行者走长城:密云白岭关

白岭关位于密云县与河北省滦平县交界的燕山山脉,距北京市区128公里,驻足白岭关上北望可一揽广阔的北国风光,东眺可见"京东第一峰"雾灵山及南侧群峰,东端的花石楼(驴友命名)与孤独楼(驴友命名)隔山险狗皮岭而居,西与司马台长城毗邻,长约5里,有关门一道、空心敌楼八座、登城步道两孔,敌楼上有供士兵居住的铺房(亦称楼橹)。白岭关地势险要,为通往北国的重要通道。
白岭关明代称柏岭安寨,明万历四年《四镇三关志》载:“柏岭安寨
洪武年建
狗皮岭路
通单骑
冲
以西墩空
俱险”。《(清光绪)顺天府志》“……又四里至柏岭安寨
三镇边务总要 柏岭安寨 庙儿岭北高墩 狗皮岭路 通单骑 以西墩空 俱山险”。
从2014年4月开启长城之旅始,白岭关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直到今年11月19日终于有机会随虫虫队一起登上了白岭关,虫虫队的目标是完成白岭关至王八楼子(驴友命名)穿越,而我一方面不想涉险攀爬断崖,更重要的是想完成多年的夙愿:亲身体验白岭关长城的高峻威武。因为进入冬季北京境内森林防火管制非常严格,虫虫队选择了从河北境内进山,从北京境内出山。下图是本次行程的六只脚轨迹,右上方小图中的绿色路线是大巴车行驶路线,右下方小图是白岭关长城敌楼分布图。
http://s16/bmiddle/00688eyfzy76Dw6aIPBff&690
可能与空气质量预报的重度雾霾有关,京承高速车辆没有像以往周末那样拥挤,而这天的空气质量也格外清新、天空湛蓝如洗,我们的大巴车九点半刚过就到达了河北省滦平县的侯营子,也许是我过于敏感,我想说不定侯营子就是当年蒙元军队驻扎的兵营,从这里到白岭关马踏平川,也更印证了白岭关的战略地位——“冲”。虽然河北森林防火没有北京这么严,但为了防止万一我们还是采取了冬季防控措施,仅用了一个小时便登上了长城隘口白岭关。
白岭关为两伏两券砖砌拱形门,关门洞宽度仅容一人一马通过,门洞东壁劈有登城步道可以直接登上城墙,关门西侧为镇关敌楼,敌楼基座下部为四层条石,以上均为城砖包砌,楼室及以上建筑已全部塌毁。
http://s12/bmiddle/00688eyfzy76DxSJfETbb&690
http://s3/bmiddle/00688eyfzy76DxWpzA6c2&690
http://s15/bmiddle/00688eyfzy76DxZ8bngfe&690
虫虫队全体合影就在镇关楼顶部,而后沿城墙向西攀援而去。我先是随大部队一起向西到达城墙端点,而后折返向东圆我的白岭关长城梦。
http://s2/bmiddle/00688eyfzy76Dy3saU991&690
这是镇关楼西侧的登城步道,按其残留的门洞形态看应为一伏一券式拱门,下层券拱坍塌殆尽而上层的伏砖却完好如初
http://s12/bmiddle/00688eyfzy76Dy71HDR3b&690
坍塌的城墙顶部及垛墙
http://s11/bmiddle/00688eyfzy76Dy9d8lI0a&690
白岭关西侧第二座敌楼。这座敌楼与众不同,它的铺房直接建在与城墙平齐的敌楼基座上,没有一般敌楼的中间楼室,箭窗设在铺房两侧及后山墙上
http://s4/bmiddle/00688eyfzy76DydTCrFe3&690
http://s2/bmiddle/00688eyfzy76Dyg6xzj61&690
http://s12/bmiddle/00688eyfzy76DyjjED12b&690
透过铺房东山墙箭窗看白岭关及东侧城墙,箭窗豁口靠左是白岭关长城东五楼【也称“花石楼(驴友根据其建筑材料命名)”】,亦是我向东穿越的折返点
http://s13/bmiddle/00688eyfzy76Dym2Stucc&690
铺房西山墙及上方的西三楼
http://s6/bmiddle/00688eyfzy76DypFNVX95&690
西三楼与西侧城墙端点,西三楼形制为3×3,南北两侧各三个箭窗、东西两侧一门二箭窗,门在中央,顶层四周垛墙完好。
http://s9/bmiddle/00688eyfzy76DysWQli68&690
http://s10/bmiddle/00688eyfzy76DyvgnTrb9&690
大部队后面要经过的两座敌楼,我只能在这里与它们遥遥相望
http://s9/bmiddle/00688eyfzy76Dyyd2di78&690
站在白岭关西侧城墙端点拍摄的白岭关长城全景(同行驴友照片)
http://s12/bmiddle/00688eyfzy76DyAn6NJ2b&690
白岭关东侧城墙,墙体宏伟高大,残高约五六米,垛墙、女墙均已坍塌无余,但个别地方尚有方砖铺就的马道。
http://s14/bmiddle/00688eyfzy76DyD0ttP9d&690
http://s7/bmiddle/00688eyfzy76DyFMlUi86&690
从白岭关向东爬上第一处制高点发现,此时的城墙内外高差超过五六米,很明显内侧墙基正好位于山脊线上,而外侧墙基则位于五六米以下的北侧斜坡上,这是明长城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长城修建者利用山地地形、以险置塞,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
http://s16/bmiddle/00688eyfzy76DyJ0tAj8f&690
http://s4/bmiddle/00688eyfzy76DyPei7p53&690
东一楼,楼室及以上建筑坍塌,仅剩东北角和东南角部分残余
http://s8/bmiddle/00688eyfzy76DyRZ8X557&690
http://s1/bmiddle/00688eyfzy76DyV8doY10&690
东一楼与东二楼之间一段较完整的墙体,城墙顶部马道铺砖大部尚存,外侧垛墙部分完好,女儿墙多已坍塌
http://s16/bmiddle/00688eyfzy76DyZkoI7bf&690
东二楼同样没有楼室,环绕实心基座四周一圈儿垛墙,靠北侧建有一座铺房,铺房正对的垛墙上有一个曾经镶嵌牌匾的凹槽,想来应该是一方碑刻或其他装饰物,可惜已不知遗落何处。
http://s8/bmiddle/00688eyfzy76Dz5jilx97&690
http://s5/bmiddle/00688eyfzy76Dz7sPEUa4&690
http://s6/bmiddle/00688eyfzy76Dz9bUepf5&690
http://s13/bmiddle/00688eyfzy76DzaVrWIdc&690
与东二楼毗邻的东三楼被驴友称作“丰碑楼”,但从它的西侧望过去无论如何也与“丰碑”二字联系不到一块儿,坍塌严重的楼室仅剩东、北两面残墙,但绕到其东侧再回头不禁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哇!俨然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也是我走白岭关长城最想看到的一幕,同时让我最不能释怀和担心的也是这座长城丰碑的未来和命运,如果相关部门不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这座丰碑还能屹立多久真得令人担忧啊!
http://s1/bmiddle/00688eyfzy76DzfOcrSb0&690
http://s9/bmiddle/00688eyfzy76DzhF3O858&690
http://s10/bmiddle/00688eyfzy76DzjQY6B79&690
http://s16/bmiddle/00688eyfzy76Dzrj8Bh9f&690
从丰碑楼往东城墙由原来的包砖墙体改为麻石垒砌的简易城墙,并且坍塌非常严重,部分段落仅剩一道石垄。东四楼远看也是一座现状保存相对较好的敌楼,但到近前后发现西侧墙体上部风化较为严重、南侧墙体右下角有一一米多高的塌陷。规模形制3×3:南北面各三个箭窗、东西面一门二箭窗,门在南侧,门、窗顶部均为三伏三券,券门底部为条石门基。内部为三拱三券结构,西侧拱顶中央开有天井,可以通过木梯或软梯上下楼顶。楼顶南、北、东侧垛墙基本完整,西侧垛墙已坍塌,铺房也仅剩东侧山墙。
http://s3/bmiddle/00688eyfzy76Dztkal4d2&690
http://s9/bmiddle/00688eyfzy76DzyzYww38&690
http://s2/bmiddle/00688eyfzy76DzBrdQZe1&690
http://s15/bmiddle/00688eyfzy76DzEnrv81e&690
从东四楼后边的鞍部起山势愈加陡峭,长城以险为障不再修建墙体。东五楼雄踞于狗皮岭西端的峭壁之上,因为该楼墙体为就地取材的各色山石垒砌,只有顶层垛墙和北侧门洞用城砖砌筑,所以被驴友们称为“花石楼”。花石楼也是白岭关长城的东部端点,从这里再向东全是悬崖峭壁,直到1000米外的孤独楼。花石楼与孤独楼之间的联络则通过位于狗皮岭南麓的烽火台来实现,古人的聪明才智由此可见一斑。
http://s8/bmiddle/00688eyfzy76DzGxyybc7&690
http://s1/bmiddle/00688eyfzy76DzIitUca0&690
http://s5/bmiddle/00688eyfzy76DzK5fG484&690
http://s5/bmiddle/00688eyfzy76DzLPpJi14&690
http://s8/bmiddle/00688eyfzy76DzQSLS7c7&690
本次行程之前做功课时在《六只脚》里发现有驴友直接从花石楼西南垭口上来的轨迹,山脊南侧也有黄色布条作为路标,居高临下仔细观察下方确实有明显的山路通往附近的村庄,但当我战战兢兢地站到这个路标旁边时,却发现脚下竟是一处深不见底的断崖,于是我放弃了沿轨迹下撤的计划,老老实实地选择了就地折返。
从东四楼南侧绕行时发现左下方山坡上有路标,驻足观察:东南方向的山腰处果然有清晰的小路痕迹,很明显这条小路与我在花石楼看到的小路相连通,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条下撤路线,不到一刻钟我便到达了花石楼下方的垭口处。举目观望,果然从这里可以攀爬到花石楼方向,但上山容易下山难,为安全计此处只可攀登不能下撤(野驴除外)。涉险而不冒险,这是我户外活动的基本原则。
坐在垭口的岩石上休息片刻,偶尔回头视野所及“丰碑楼”果然名不虚传,但貌似完整的长城似乎缺了些什么:卖个关子——结合本文前面内容你能看出这其中的端倪吗?如果不能你就亲自来这里走走,其中奥秘自然不解自开,反正我是打死也不说(写)出来滴……。看来这里是个不错的观景台,也是一个迷魂台哟!
http://s12/bmiddle/00688eyfzy76DzTRw2T5b&690
从垭口下撤路上用我的小索拍了几张扫描片感觉还不错,就用它们作为本文的结束,愿与有缘人共赏。
http://s13/bmiddle/00688eyfzy76DzXlyyw4c&690
http://s7/bmiddle/00688eyfzy76DA1SAeyb6&690
http://s13/bmiddle/00688eyfzy76DA8zRPme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