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的故事看如何写作(二)
(2016-06-22 16:12:57)现在我们来谈谈香菱的三首诗,其实她作出的这三首诗正展现了初学写作者所要经历的三种境界。这个我们放到后面再谈,现在请回忆一下,我们之前谈到过,学习诗歌要先了解哪些东西?(意象、典故)
所以,要读懂这三首诗,首先弄清楚“月”意象的内涵。
1、表现离别、相思。此刻的月亮承载了离别的愁绪、独居的孤苦等情绪,带上了几分伤感的色调。如: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或下面唐代李白的《静夜思》都是此类。这个内涵是“月”意象最普遍用到的内涵。
2、表现怀念历史古迹古事、故国。以秋月之恒久无尽与人世间的短暂无常相对比。这些“月”都带有历史的痕迹,笼罩着无限哀婉凄凉的色彩。如: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南唐李煜的《虞美人》。
月亮万古长存,对比自己已经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短暂而值得痛惜的故国,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3、表现男女爱情,这时的“月”变得美丽而朦胧,烘托渲染幽会时那种恬静温馨、柔情蜜意的氛围之外,也是借月亮的皎洁无瑕来象征青年男女间爱情的纯真,给人以美的享受。色调较明朗,而且往往与“花”相辉映,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后来讲到男女爱情,也往往提到“花前月下”。如:北宋张先的《诉衷情》
这首词非常有意思,中国的文学就是这样含蓄蕴藉,你要是读不懂,还以为作者是在写景呢,哪里知道竟是在讲这样缠绵悱恻的爱情!
在了解了“月”意象大致的内涵之后,我们再理解香菱的诗就变得容易了。
这首诗写的不好,大家都知道,黛玉对它的评价是:
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所谓的“意思有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单从诗句中看,能够看出她是在写月亮,那么从何看出的呢?诗的首联、尾联都在表现月光的明亮,从颔联中可以看出,至少香菱已经知道了月亮有表现离别的内涵,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常因月亮引发情思。颈联则在描写月夜的景色。
什么又叫做“措词不雅”呢?
1、问题出在辞藻的堆砌上。
我们知道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月亮拥有了很多个称谓,比如:李白的: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挂在青云端。
我曾经在一个文学作品上看到这样一句话:
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句话是在讲什么?不错,它在讲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起来了。月亮在传统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称为玉轮、冰镜、玉兔、夜光、桂魄、婵娟、顾菟、玉蟾等。从颈联来看,香菱读了一些诗后,知道月亮有“冰镜”、“玉盘”这样的别称,于是现学现卖忙着堆进自己的诗歌中。就像我们的同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一说要有文采,就拼了命的往上面堆成语、四字词,要形容天气好,那你直接写不就行了吗?偏不!要这样写:
今天真是万里无云、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啊!
你看我多有文采,也不管这些词用的恰不恰当,必不必要。这就是虽有积累,但不能灵活运用的典型表现。
在这一联中,香菱本想借用这些典雅的词语把月夜的景色描写的漂亮一点,结果堆砌了很多辞藻,却没让人感觉到一点美感。下联更是等于换了几个词语把上联的意思又重复了一遍,在诗歌中犯了合掌的忌讳。
2、同一个事情,老在那里反复写,写来写去就在一个地方打圈,是香菱这首诗的第二个问题。这不仅表现在颈联部分,还表现在首尾两联上。一首诗总共就只有四联,三联都犯了重复的毛病。这不仅犯了写作的大忌,更是诗歌的大忌。诗歌本来能写的文字就非常少,它比我们的作文更强调以最精炼的语言体现最广阔的内涵。而我们的同学在这上面犯的错误比比皆是!一个事情翻来覆去说、翻来覆去讲就凑足了一篇文章。但这样的文章根本就是废掉的!
3、整首诗歌内容单薄,写月就只能写月,思维不发散,不能引申到其他的事物。这也是为什么她一个事情反复说的原因,因为她又没有东西讲,又要凑字数嘛!苏轼当年在他的《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一诗中说过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