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学卷满分150变60:考试院不可以文过饰非
(2022-06-23 09:33:41)
标签:
财经教育体育 |
分类: 教育 |
人们回顾“高考数学题难度过大”,自1977年以来有过三次:
1984年数学卷满分120,难度过大,全国平均分只有26。
2003年数学卷满分150,一卷泄露之后换用二卷,难度过大,多省市平均分低于60。
2022年数学卷满分150,难度过大,舆情预测类似于2003年,多个省市平均分将低于60。
如果满分150变成60,摆明就是一次“出题失误”。对此,一些地方考试院否认平均分过低,又不肯公布实际平均分数,遮遮掩掩,甚至考试主管部门硬是要文过饰非:
1 说:提高试题难度是着眼于让学生提高“结合实际活学活用”的能力,不要只会刷题,意指让考试更加科学。
一方面,考核学用能力在于测试题型如何设计,它与考试难度没有绑定关系。另一方面,出题必须考虑难度。无论你是考刷题,还是考活学活用,必须对准学生的整体层次。人人都不会做的考题就是一道“废题”,对于绝大多数考生,它就等于不存在,由此失去考测意义、价值。
2 说:提高试题难度是考虑今年有特殊情况,考生数量过大,为了选拔人才,需要增加考试难度,意指让考试满足社会需要。
高考担负选拔分流的社会责任,不过试题过难,结果必然要缩小试卷的有效分值,反倒是不利于区分学生的学习差异,不利于选拔分流。这个道理并不复杂,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很清楚。
试卷里出现绝大多数考生答不出的考题,这就缩小了考试有效分值,实际不利于选拔。极端地说,人人一百分或人人不及格,根本就无法区别学生差异。考试难度和有效区分考生差异有关,和考生数量多少无关。
3 说:这一次考试难度超过学生教师的预想,它只是一个开端,预示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学生家长需要醒悟,意指试卷过难“无过有功”,不是失误而是教育进步。
试卷难度过大,缩小了有效分值,不利于选拔分流,这是客观存在的道理,时下各种奇谈怪论、胡扯乱想,都是文过饰非,把“失误”定位是“新成就”。
今年高考数学题过难,就是一个“失误”,根据多年经验,明年数学考试大概率要比今年容易,没有人想着连续两次“失误”,毕竟缩小了试卷有效分值不利于选拔。
1 大概率讲:每年相对而言,都会有一门考题难度超出人们预想,但是不会有哪一门考试连续两年出现超高难度,可谓“风水轮流转”。
2 数学考试自身也存在“风水轮流转”,如果今年试卷中计算题超难,很多学生做不完,明年试卷中的计算题会容易些,证明题很可能就要难一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轮流转”?道理上很简单:出卷人要减少出题“失误”,“矫枉过正”乃事物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