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多想:高考数学题过难就是一个“失误”
(2022-06-12 10:44:53)
标签:
财经教育体育 |
分类: 教育 |
现在呼风唤雨的人很多,今年高考数学题难度超出教师学生应考预想,于是很多人热议:考试过难显示出教改新方向:强化人才选拔。
非也,今年高考数学题目过难就是一个“失误”。为什么这样说?
1 绝大多数考生答不出的考题,缩小了考试有效分值,实际不利于选拔。
如果一道题20分值,绝大多数学生答不出,相当于这道题不存在,等于这个卷面的总分值减少了20分。试卷的有效分值缩小,不利于区别学生的学习差异。极端地说,人人一百分和人人不及格都无法区别学生差异。
从选拔角度看,高考题过难就是一个“失误”,并非是选拔人才更有效的高招。
2 在解答数学题之前,让很多学生先困在语文阅读上,这不是选拔“创新人才”的高招。
数学学科的第一特色就是严谨,由此数学课题本身就必须严谨,特别要减少文字歧义,这才会有人苦思冥想去求解。
这两年从小学到中学,数学测试题盛行一种风气:借用文字游戏来增加解题难度,美其名“创新”,实不可取。
出于类似的创新:数学高考题目的文字叙述越来越长,甚至有些学生读题就煞费苦心,这等于是先测试学生语文能力再测试数学能力。
换个角度看,测试数学的有限时间里被测试语文所占用,很不科学,是不是不务正业?
再换个角度看,如果同时测试数学能力和语文能力,本质就成了综合测试,那就应该考虑出一张综合测试考卷,两试合一,岂不更加名正言顺?
甚至提出“命制具有教育意义的试题,发挥数学考试的教育功能”,看起来更加“高大上”,若是较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 数学卷考测学生数学能力,加载多项目标是否科学?
有人讲:以《梦溪笔谈》为背景出题,“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人讲:以垃圾分类为背景出题,“让学生认识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考试就是考试,讲科学就要讲老老实实,拒绝任何“胡扯乱想”。
今天社会各方面对高考的高度关注,根本就和“弘扬传统文化”“坚持绿色低碳”无关,高考就是考测学生各科学习能力,看他是否适合进入高校学习,现在冒出这样的“胡扯乱想”实在要不得。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似乎是顺竿爬,强调今年的“数学试题加强素养考查”。把数学的学习能力考测换成含糊又懵人的“素养考查”,这就再一次验证人们的评价:现在的时风就是语言创新特别厉害,明明在说同一件事,越说越可以“高大上”。
再举一例,就是因为《岳阳楼记》里提到滕子京,由此有人“胡扯乱想”,提出应该从教材里删除享有千年声誉的《岳阳楼记》。
杜绝“胡扯乱想”,今年高考数学题过难,就是一个“失误”,根据多年经验,明年数学考试大概率要比今年容易,没有人想着连续两次“失误”,毕竟缩小了试卷有效分值不利于选拔。
根据过往的经验:
1 大概率讲:每年相对而言,都会有一门考题难度超出人们预想,但是不会有哪一门考试连续两年出现超高难度,可谓“风水轮流转”。
2 数学考试自身也存在“风水轮流转”,如果今年试卷中计算题超难,很多学生做不完,明年试卷中的计算题会容易些,证明题很可能就要难一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轮流转”?道理上很简单:出卷人要减少出题“失误”,“矫枉过正”乃事物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