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培养始于吸引力,不该是考试压力
(2022-05-18 13:33:49)
标签:
财经教育体育 |
分类: 教育 |
加强培养下一代人的多项素质,理由很正确,没有人反对。于是在教改当中出现一个潮流,前前后后是要把体育、美术、音乐、劳动统统纳入升学考试。
以前说“考考考是应试教育法宝”,现在看来“考考考要成为培养素质法宝”,教改路子走偏了。
谷爱凌素质得到人们普遍好评,妈妈对她的培养从来没有成绩考核,只要喜欢就去练,不喜欢就放弃,不给她一丝一毫压力。谷爱凌的优等素质完全是来自各项活动的“吸引力”。
对照我们的教改,在音体美劳“非学科科目”当中,体育已经率先被纳入承担普职分流的中考,由此产生的压力不可能被社会无视。紧接着压力就催生出课外培训市场,看到有媒体报道:校外体育培训成为新的财富“绞肉机”。
见到过这样的镜头:拿了冠军的运动员回忆小时候承受压力不得不苦练,当时不理解家长的坚持,现在知道应该感谢家长和教练。就此想一想,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是专业成才,并不是普通孩子的素质培养。
加强中小学生素质培养,理应是靠兴趣来培养能力,不应该依靠“压力”,让本来可以享受快乐的活动,本来可以休息大脑得到放松的活动,变成了甩不掉压力的“苦练”,成为孩子心里一块“石头”。
音体美劳一律不加入中考高考,加强素质教育同时不给学生增加任何新的考试,这才是“减负”落地。
依照科学原理,不忘“减负”初心,为了强化音体美劳各项素质培养,就应该把考核管理落实到学校,考核校长,不考核学生。据报道,已经在酝酿“近视眼”学生在中考要扣分,以此施压学生必须爱护视力,这路子越走越偏,失智还是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