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润洪
马润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69
  • 关注人气: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不是忽悠?“6亿人月收入低于一千”

(2022-03-12 20:49:24)
标签:

财经

体育

教育

分类: 经济

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提供一个调查报告:全国39.1%人口月平均收入低于1000元,折算全国就是5.47亿人,月平均收入低于1090元的人口达到6亿。

此消息传出,立刻有很多人对于收入分配大发感慨,近乎一片哗然。

根据专家解释这个“平均收入”的计算规则:一家若只有一人有收入,那么将其收入除以家庭人口数,由此得到人口平均收入。

之后,有一次看到电视里的报道,一位西部农村的中年男子告诉采访记者:现在收入多了,路通了,除了种地还办了农家乐,过去一年收入也就是8000,现在15000。

望着他一脸的笑容,我蒙圈了。

按照那个报告的调查规则去想想,他的家庭收入一年15000,折合月收入1200多,就算他家三口人只有一个娃,折合一个人也就是月收入400多一点,这让许多人会感觉:太穷了吧?

由此再想一想,他的笑脸是不是真实?应该是真实的,谈到自家收入翻了一倍,无论是谁都会高兴。如果是要说假话,应该数字会很大,不只就是15000。

不知道发布那一份调查报告的学人们,看到这个报道会不会发懵?

就此,我们不能不认知:任何人讨论民生话题,必须接地气

第一不能无视乡村和城市的区别。

很多人感觉温铁军的经济研究接地气,就因为他特别熟悉农村经济,特别关注农村与城市的区别。

第二不能无视西部和东部的区别。

国之大者,中国的西部与东部出于自然环境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明显差异、社会文化明显差异,两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

举一例,中国哪一座城市人均GDP最高?不是北上广深,不在东部沿海,是位于北疆沙漠边缘的克拉玛依。2020年克拉玛依人均GDP18万元,是上海的1.2倍、武汉的1.4倍、成都的双倍。克拉玛依人口接近50万,获得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可谓“人小鬼大”。

想一想,如果想着让北上广深人均GDP达到克拉玛依水平,同样拿到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要等猴年马月?

讨论民生,理论预测不能无视两个区别,绝不能使用全国统一标准,数据统计要分开,民生施策也要不同

举一例,今天西部人相比东部人、村里人相比城里人,乡土观念、家庭观念、生育观念都要更多、更强一些,同样的民生政策在两类地区的效果就会有明显差别。

不难想象:对于京沪不想生孩子的年青人,发给再多的经济补贴,她们会玩的更欢,也不会多生孩子。对于西部人村里人的效果自然会有所不同。由此,“振兴乡村”就可以被视为提高中国生育率的“杠杆”。不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