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博士生退学:善学者明,善预者立

(2021-01-26 09:40:08)
标签:

财经

体育

文化

分类: 经济

李稻葵在《中国经济大教堂》讲到三种聪明人:善学者明,善预者立,善变者赢,此三者并非天生。

完成博士论文,需要专业创新,宝贵的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它来自人们的探索性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需要从小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母亲是儿童心理学教授,在她看来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才是关键

1 培养探索精神离不开自学

人们在自学当中,从有所思到有所悟,会有更多的收获感、进步感、成就感、学习的乐趣由此尝到甜头就有了更多求知学习的欲望,会自行安排更多的自学时间,逐渐养成了自学习惯和探索精神,这样的习惯和精神可以伴其一生

中华文化圈中盛行“读记背”,传统力量强大,给我们身边的孩子带来误导。有很多孩子从背诵“鹅鹅鹅”开始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忽略了自学、独立思考、探索性思维。

人们说“善学者明”,可以理解为“自学者明”,善学者必有自学能力。

2不偏科的学生会有更好前程

 在习武练功的圈子里,有一个行话“童子功”,就是讲:在初学武功时必须重视练习每一项基本功,否则,以后在学习任何一种拳式刀法时,都只是学个皮毛、比划个架式,很难练出真功夫。

高中学业就是“童子功”,高中各门功课学得扎实,自学能力强,不偏科,才有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与时俱进,知识更新,有所创造,成效相对突出。

“路遥知马力”童子功”影响到人们一生的认知能力。

3 读研:术业有专攻,志趣是生命。

从人们进入高校读书、读硕、读博至走出校门直至一生,影响和制约人们探索求知能力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机遇很重要,恩格斯说过:一种社会需要培养的人才可以超过一百所大学培养的人才。导师指导很重要,从古至今,人们始终敬仰名师,看重“师傅领进门”。兴趣很重要,无趣则无味,你的研究工作越来越枯燥。

进哪一个门?杨振宁曾经不只一次告诫年青人:选择研究课题方向是第一位,方向很重要,努力探索在其后。人们选择研究课题与社会需要、导师专长、个人志趣相关联。

今天人们把高校专业大致理解为四类:理科、文科、文理兼收、工科。不同专业造就出不同类型的人才,不妨把上述四类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简称为:科学工作者、文人、学者、工程师。科学家是很特殊的少数人,在此不讨论。

同样是做学问,面对着同一个信息,例如这样一句话:子曰六十耳顺。文人关注此话是对还是不对,要矫情,甚至咬文嚼字;学者关注此话究竟含有什么道理,要搞清来龙去脉;工程师关注此话合不合实际,要考虑自己如何应用。

如果从一个特定角度来说,做学问就在于“知”“行”两个方面,文人做学问在乎知道和记录,学者做学问在乎知晓来龙去脉和举一反三,工程师做学问在乎验证和应用。文人更在乎“知”,工程师更在乎“行”,学者的态度处于中间,更在乎“知”与“行”之间的链接。

单看文人的优势,其在于博闻强记,知道的很多,记住的很多,对一个个话题都可以讲出丰富的旁证博引和滔滔不绝的说词。 单看工程师的优势,其在于推理能力和设计能力,心灵手巧,较少使用抽象思维,擅长形象思维,能画图,能实验,习惯于解剖麻雀,由小看大,由此及彼。单看学者的优势,其在于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透视世事的认识能力,能够领悟辩证法、认识论,习惯于由大看小,追索来龙去脉。从一个特定角度看,若是文科理科成绩俱佳,他可以从事和胜任的工作范围更加广泛。

至迟在读过大一、即将升入大二时,就应该自我分析和判断:这一辈子适合做文人?做工程师?还是做学者?读什么专业会更有兴趣?此时你可以考虑:转学其他专业、选学第二专业或是明确考研的专业方向抓住重新选择的机会。文科理科成绩都不差的学生可选择的面宽,或许他最适合的还是文理兼收”专业。

如果你的“童子功”不够扎实,如果你的探索性思维和自学功底不足,如果你对研究课题没有真实兴趣,如果你只是考虑“读博优则仕”,读博很容易成为痛苦的过程。一个人若是长时间挣扎于痛苦之中,什么事情都可能爆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