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一些人读博拿不到学位?

(2021-01-25 08:25:19)
标签:

财经

体育

文化

分类: 经济

    122日河海大学发布公告,长期在学不能完成博士论文,125名博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

    今天切不可迷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旧戏文,读博并非是多读书。依靠读记背,多读多记,你可以应试却是写不出论文,那些苦读博士课程始终拿不到学位的人就是活生生实例。由此须要思考:如何培养人的智慧?

人们智慧成长的起点在于求知欲,强烈求知兴趣到丰富想象再到独立思考,智者的学习能力就是如此养成的。

小孩子入学之前,开蒙启智的第一步应该是培养对于科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绝不是“认识多少字、记住多少单词”显然这与时下的风气大不相同

小孩子都有好奇心,在随时随地回答小孩子提问的同时,有意识地把小孩子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才是培养智者的“起跑”

丁肇中母亲是儿童心理学教授,从不要求孩子去考100分,她说:“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才是关键

人到了十五、十六岁,随着知识面迅速扩张,此时大脑思维体现出两个突出特点:

1 不断积累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经验”,在形成认知同时,对于自己的未来、世界的未来,会不断生发出丰富的想象;

2 对一切事物依然有着强烈求知的兴趣,在广泛求知的实践中会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此时一个人和辩证法是否有过深入的接触、感悟、理解,将影响一生的思维能力思想层次

很多人错过这个关键时刻,日后他再接触哲学,总是觉得都是一条条“干巴巴”结论,说来说去弯弯绕。终其一生,在他眼里哲学始终是一套类似绕口令的说辞,不以为是科学真理。他悟不透也就用不上,观察世间乱象,习惯于“瞎子摸象”,就事论事。

大局观更是大智慧,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人在相府可以安居平五路,这就是大智慧。

把握大形势,人们可以从两个方向来观察,由小看大,或是由大看小。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从一个个细数各路诸侯来纵论天下大势,显然这就是由小看大;诸葛亮人在卧龙,心已定三分天下,人出茅庐之后帮助刘备入川立蜀,有了三国鼎立,诸葛亮如此定国策、安天下,当属由大看小。

如果只是习惯于由小看大,一旦面对复杂的大形势,容易心生迷惑,自信不足,如果具备由大看小的思维习惯,或许就可以“举重若轻”、“高屋建瓴”、“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回左右,习惯于由小看大的人比较常见,能够“举重若轻”的人数量很少所以钱学森晚年之忧就是中国缺少“帅才”。

观大局、兴大事、确定大战略,必须借助系统思维,构建大系统模型。如钱学森所言:我们可以“把极其复杂的研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强烈求知兴趣到丰富想象再到独立思考,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开动脑筋不同角度反复思考推理的分析习惯再到领悟辩证法唯物论,广泛理解无比丰富的世界万物

从具备由大看小的思维习惯到胜任复杂事物的系统设计,可以“举重若轻”、“高屋建瓴”

这就是今天智慧养成的三个要素、“三部曲”。

古人讲“耕读传五代”,今人讲“智慧传五代”。人的学识、能力、智慧都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但是你用心去科学栽培,智慧可以传五代。

世间虽有“富不过三代”的说辞,却也有五代十代传承不衰的犹太家族,“智慧传五代”并非可望不可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