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界关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把它视为重要经济预期,每年一月,国家年度经济报告都会特别提到“基本实现同步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我们的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世界中等偏上水平,此时加大社会群体共享财富的规模,利国利民。就此要取代“同步增长”观念,让“居民收入增长稍低于经济增长、共享财富有更多增长”成为常态,如此更科学更有成效。
举一例,面对这一次“决战武汉”对抗新冠肺炎大考,国内许多人就在发问:如果未来减少公立医院,下一次疫情来了,怎么办?显然,这就是一个与社会财富结构相关的社会课题:随着经济发展,如何满足居民更高的社会服务需求?就此很有必要增加更多社会共享资源。
谈及新冠肺炎疫情,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指出:在面临真正危机的时候,中国在调动资源方面非常杰出,而西方国家并没有这种能力。
想一想,政府手里若没有可控的公有资源,面临危机到来,如何能具备调动资源能力?时下西方盛行“小政府大社会”模式,似乎平时效率高,险时无效率。灾难临头政府不给力,人们只能靠自己。
例如在美国:面临好莱坞发生火灾,有钱的明星雇佣私人消防队保护自家豪宅,其他人只能撤离;面对这一次疫情突然袭来,眼见着有钱人可以找私人医疗机构得到核酸检测,其他人只能干着急。
疫情在法国爆发之后,总统马克龙也开始强调拥有社会共享资源的价值:“这次‘全球大流行’疫情已经表明,我们的福利体系,无论其收入、经历、职业均能享受的全民免费医疗绝非是一种代价或负担,而是在灾难来袭时的宝贵财富和不可或缺的优势。正是这次‘全球大流行’疫情,才显示出我们必须将某些产品和服务置于市场规则之外”。
唯物史观讲经济基础决定社会上层建筑,“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决定社会生态。
回看“百年大变局”,机械化、电气化、数字化各领风骚100年。从上世纪6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互联网、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到今天的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化产业带领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
大变局推手是资本国际化,正是资本国际化提出在全球范围加快资金流动、物资流动、人员流动、信息流动的强烈需要,也正是大力推进数字化工业革命才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由此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数字化大系统建设和管理必然要凸显出社会价值,不断创造新成就。
如是,今天从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巩固国防到抵抗灾难险情,人们必须拥有大系统思维、建设大系统体系。
看看年青人热议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有哪一个能缺少大系统建设?再看眼前,人们提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健康码“一码通行”,有哪一个不是大系统构建和管理?
想想,为什么在21世纪“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卓有成效、成绩斐然?因为时下的经济发展“大事”就是建设数字化大系统,在拥有大规模社会共享资源的中国能够出现一个个经济奇迹并非偶然,中国将成为一流强国已是历史大趋势。
新时代需要新观念,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在社会收入分配当中,保持社会共享资源更多增长,利国利民,是中华复兴之所需,紧紧盯着“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并非科学思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