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为刚的博客
孙为刚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94
  • 关注人气: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09月22日

(2022-09-22 17:08:09)

战争年代的《烟台日报》:(一)满怀激情,从农村到城市办报 ——中国共产党创办最早的解放区沿海城市党委机关报的办报实践

 

孙为刚

 

            谨以此文纪念《烟台日报》创刊77周年。

——题记

1945824日,八路军胶东军区部队解放烟台市,烟台成为当时解放区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918日,一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崭新报纸便出现在烟台市党政机关的办公桌上、商家的店铺柜台和港城的街头巷尾。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最早的解放区沿海城市党委机关报——《烟台日报》。

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烟台日报》创刊77周年,让我们追寻先辈的足迹,缅怀他们为我党的新闻事业创下的不朽功绩。

 

满怀激情,从农村到城市办报

 

19458月,中共烟台特区工委改建为中共烟台市委,烟台行政联合办事处改建为烟台市政府。825日,《胶东区党委关于收复城市的工作指示》指出:一方面除接收利用原有一切宣教文化娱乐机关(如报社、戏院、电影院等)进行宣传工作外,大量翻印各种抗战书籍、小册子,印发告书、传单等……”

事实也印证了这份指示的精神。918日创刊的烟台日报社址,接收的正是位于烟台山下履信路3号的日伪报纸——鲁东日报社社址。

8月末或9月初,胶东区党委作出决定,创办中共烟台市委机关报——《烟台日报》,办报骨干人员从胶东区党委机关报《大众报》抽调。

95日,《大众报》在驻地莱阳城郊开会,宣布调令,抽调6人到烟台创办《烟台日报》。 他们是:于大申(时任大众报社编委、编辑科长)任烟台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宋兹心(时任大众报社通联科科长)任烟台日报社副总编辑兼编辑部部长;刘恩(时任大众报社党总支副书记)任烟台日报社秘书处处长;于敬任烟台日报社电台台长;于逢源、纪兆璞任《烟台日报》记者。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于大申、刘恩正是而立之年,宋兹心二十七八岁,于逢源20岁,纪兆璞19岁,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六岁。194595日,组织上找他们谈话,交待任务。6日早晨,于大申便带领一行5人(纪兆璞已随攻城部队进入烟台)从大众报社驻地莱阳城南郊出发,赶赴烟台。当时,宋兹心的孩子还在哺乳期,她毅然把孩子托付给当地的老乡抚养,自己随队出发。从莱阳到烟台200多华里,没有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当时的道路崎岖不平,行进途中,刘恩摔了一跤,头磕出了血,大家赶紧给他包扎后继续赶路。第一天傍晚,他们赶到了栖霞的桃村,这一天走了近100里。

按原定部署,第二天必须赶到烟台,于大申看看这支5个人的队伍,刘恩头上缠着纱布,宋兹心脸色苍白、满脸疲惫。遂作出决定:支差。支差是解放区实行的一种劳务制度。由一定级别的干部开出条子,由村里派出人或者畜、小车、担架,随队伍行动。这样,第二天从桃村出发时,村里就派出一个人和一头毛驴,刘恩和宋兹心轮流骑驴赶路,行军速度加快了不少。傍晚,于大申一行5人终于赶到了烟台。当时,市委机关驻在毓璜顶,他们到市委组织部报道后,晚上5个人就和衣睡在了毓璜顶一间有木地板的屋子里。当时已经入秋,海边的晚上有点凉,于逢源半夜冻醒了,醒来后看到自己的身上盖着宋兹心的一件夹袄,一股暖流顿时涌上心头。

参与创刊的5人中,除了于大申在北京上过学,宋兹心在青岛上过学,算是到过大城市,见过世面的,其余的都是第一次进城,第一次看到发电厂高耸的烟囱,第一次看到明晃晃的电灯,第一次走在平坦的水泥马路上,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那么多的楼房,第一次看到码头、港湾、轮船……那么多的第一次,在激动、兴奋的同时,他们更想到了自己的任务,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创刊工作中。

办报必须有印刷厂。由于战乱,人们对共产党进得了城市,能否站得住脚还心存疑虑,因此刚刚接收的鲁东日报社印刷厂的工人跑的跑、散的散,无法承担报纸印刷任务。于大申深入工人家庭,找他们谈话,请他们回厂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很快便组织、甄别了部分工人回厂,白天抢修机器,晚上巡逻护厂。当时的机器十分简陋、且损坏严重,器材匮乏,连铅字也不能铸,只能步行百余公里到当时驻在莱阳的大众报社去购买。工人们不分昼夜,紧张工作,终于为报纸的创刊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

918日,烟台获得解放24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解放区沿海城市党委机关报——《烟台日报》创刊。当时的副总编辑宋兹心后来在她的一篇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当时办报条件异常艰苦,人手又少,我们往往是又当记者,又当编辑,从采访到编写到校对一个人顶下来,为了不耽误出版,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