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妈妈说,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话并不是她说
(2021-05-03 10:36:36)前一阵子看过两段视频,在视频中记者对高晓松妈妈进行了采访。视频中张克群先生(高晓松妈妈,一个退休的建筑师)带大家在天坛、清华园等地游走,讲解北京的古建筑,向大家普及一些古建筑的知识,同时介绍她的书《北京古建筑物主之一:红墙黄瓦》和《杂话建筑》共五册,(《变化的建筑》, 《记忆传承》,《树木与房子》,《探秘老北京》)。作为梁思成的学生,她直言“梁思成先生的书太晦涩了,有些内容实在读不进去,直接翻过。”说自己的书“不把人逗乐了,书就绝不出版。”
她在视频中提到了梁思成先生的一些趣事,然后是谈她的家庭教育,父母如何身教。
当然,记者要用这视频吸引观者,不会只用高晓松妈妈这样的标题,其中当然会提到她那名满天下的大嘴巴儿子,并且 问到了几乎所有年轻人都要奉为圣典的那天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否是当年她在高晓松年轻时,对儿子说过的话,老人家当即否认自己说过这么样的话,说即使当初自己说过有这种意思的话,那也是白话,没有这么诗意,这绝不是原文,只有她那满脑子诗和远方的儿子,才能说这样有“诗意”的句子。后来我在网上又看到过说老太太说的是:”真正热爱的事业,才是你的诗和远方“。有人说这句话是母亲张克群在高晓松年轻迷茫时,鼓励他时说的。这句话视频中记者没有向老人求证。我觉得这句倒才像一个真正的母亲对年轻儿子的寄语。张克群鼓励年轻的高晓松要追逐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做真正热爱的事业,不要随波逐流,生活上的困难家里会尽力帮忙。这应该才是一个母亲对儿子接地气的的爱与寄语,而不是虚浮空中的什么”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只有没有被生活捶过的无知青年才会说这样的话,例如没有生活困难的高晓松,他却假借母亲嘴说出了大多数人只想享受精神自由,而逃避物质的羁绊暂时避世的想法,来迎合年轻人而已。
真心佩服老太大的睿智和坦诚,也会揭儿子的底。同是表达了,自己和儿子的语言风格的不同。
毕竟,她个是搞了一辈子建筑的人,建筑物的实用和安全最重要,那些花里呼哨的艺术加工,只是后来的锦上添花。
下面一段话摘自她的书,用来佐证我的观点:
“木材太容易腐烂了,为此必须在表面上刷油漆。中国建筑的油漆刷得太美了。那根本不是“刷”,而是“画”。油漆的色彩规律是这样的:阳光下的构件用大红的暖色,使其越发明媚;屋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篮、绿两色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间隔使用。少量地方点一点儿金色,统一而不单调,绚丽而不杂乱。”
只有受过色彩和美术教育的学者才能对建筑和颜色做出这样精准而通俗的描述。
年轻人,请不要再被这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骗了。我倒更相信这句“你热爱的事业,才是诗和远方。”想追求远方的诗,请过好眼前的生活,如果生活有困难,家里又帮不上的话,就只热爱能让自己摆脱生活困难的事业吧,有了物质基础,精神追求不难满足的。
张克群先生和她的老师梁思成先生和其夫人林微因一样,有个满世界找“破庙“的兴趣,哪怕高深水远,交通不便,他们都会一步步找去,画出结构图,留给后世人一个建筑全景,还要讲出的它建造原理及文化特征。
在追寻古建筑的事业中有远方,庙里可能还有从古时传下来的诗句、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