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2017-06-19 17:35:39)
汉阴县基础教育教师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立项编号
|
SYKT201706
|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
|
汉阴县实验小学
|
课题负责人姓名
|
刘艳艳
|
课题组成员
|
汉阴县实验小学
|
课题负责人电话
|
15029788809
|
QQ号
|
曹倩
李立 邹珊 徐俊俊
|
课题
名称
|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
|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
课题研究的进度完全依据申请表的进程安排有条不紊进行,课题组成员都紧扣这一课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如: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题的同课异构,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完成教学内容,最后对比其教学效果,相互取长补短。在日常教学中,当某位老师的某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兴趣高涨,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中的疲乏感,课后我们就会在组内展开讨论,别人只所以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其原因是什么,我们的教学是不是也能像这样有类似精彩瞬间呢?针对这一研讨主题,本学期中组内每个成员都各自上了研讨课:李立老师执教的《循环小数》一课,就用学生最喜欢的老和尚给小和尚循环讲“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的故事,从而引出关键词重复出现,为下个环节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最主要的这个故事开课让学生兴奋不已,对后面的学习也是满怀向往。曹倩老师上《位置与方向》,随机选用我们的教学座位现有素材,让学生以抢答等形式来表述各自在教室的位置,学生时刻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生怕自己会说错,以此来吸引学生,也算是被动兴趣的良好显现吧。当我在教学《方程的意义》一课时,课始通过向学生介绍新朋友——天平引出左右相等,为后面引出等式埋下伏笔,过渡自如,课中分组讨论式子的不同分类,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好的激发学生展现欲和成就感,这时兴趣也是最浓的,课后又用小马虎的日记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着。为了更确切的验证我们的研究成效,邹珊将我们的研究运用于她所兼任的科学学科,整节课孩子的兴趣始终如一,显不出半点疲惫和无所事事,同样也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给我们带来一节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几个月来我们始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以和谐课堂为导航,以教学成果为标准。常规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着,讨论着,课后不断反思着,并结合反思进行及时有效地总结。促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轻松学习,基本实现了教师设计巧妙,学生兴趣高涨,老师教得自如,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
存在的问题及欲解决问题的策略
|
1、大班额的教学只能做到顾全大局,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2、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开展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由于学生的操作活动经验少,耗时较多,直接影响教学进程和目标的达成。
3、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不严谨,学习好的同学能通过分析推断出老师问题指向性,学习稍差的学生根本不经过思考,答非所问,乱说一通,很容易把老师的思绪扯偏,影响教学效果。
4、有时上课老师为了激发兴趣而激发兴趣,大费周张,有喧宾夺主感觉,没有很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
课题
后期
研究
计划
|
为了使课题研究有效推进,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后期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情真意切才能使学生满腔热情的投入学习。如果教师对学困生冷漠、鄙视、厌恶、嫌弃,他们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并向逆向转化;反之,教师对学生爱护、关怀、理解、体贴,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映,并可能向正向转化。大量的实例表明:无论怎样的学生,都会在情感的感召下,受到触动而接受教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二、因人施教,全生得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兴奋起来,增强学习情绪。为了我们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不会因为耗时较长,直接影响教学进程。因人施教是培养全班学生学习兴趣必需的一步,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刀切,要面向全体,因人施教,分等指导。我常把每班学生分成优、良、一般三个等次。“优”是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良”是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缺乏学习精神、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一般”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学习较吃力的学生。通过因人施教,分等指导,让“优”学生“吃得饱”、“良”学生“吃得好”,“一般”学生“吃得了”,这样做使这三等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每堂课、每个提问、每道题的点滴成功中不断积累,最终凝聚成较充沛的“能量”,促其扬起前进的风帆,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数学兴趣。
三、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教师教学语言要精密,力求不让学生误解并产生错误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教学语言也尽量做到精确,以免学生误解其意图,让学生产生错误的思维,很容易把老师的思绪扯偏,影响教学效果。
四、诱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但不能偏离主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探索数量关系、探索规律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设法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欲得”的境地,能引起学生的好奇,诱导学生在思考中寻疑,从解题的方法中去寻疑,享受到数学带来的惊喜、神奇、美妙。在诱发学生兴趣要适可而止,不能为了激发兴趣而偏离了主题,得不偿失。
五、学以致用,点燃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发生的基础是需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通过学习它去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遇到的问题。这就使得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当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时,这种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快乐,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还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学生倍感亲切,切实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也是一个合格的国民所必需的知识,也更增添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从而养成了一种强烈的数学兴趣。
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沐浴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的方法也会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
|
能否预期结题
|
能按期结题
|
指导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
请根据课题后期研究计划及措施认真开展实践研究,做好成功案例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整理,形成具有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
县教科研组意见
|
同意督导老师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