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研究
(2017-06-19 17:31:30)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汉阴县实验小学
课题立项编号 |
SXKT201721 |
开题时间 |
2016、9 |
|||||
课题负责人 |
彭小荣 |
课题组成员 |
兰春梅、孙文朋、储汉琴 |
|||||
课题负责人电话 |
13991510366 |
课题负责人QQ号 |
450421236 |
|||||
课题 名称 |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研究 |
|||||||
选题 缘由 或 教学 困惑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纵观名家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大都精心设计了课前导入,这些导入,看似随手拈来,仔细品味,实则独具匠心,无不透射出他们的智慧。成功的导入,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巧妙而又正确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动机,同时还能起到联结知识,沟通师生情感的作用,营造和谐气氛。课前导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节课的成败。 面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小学生,我们的数学常态课上,教师总是害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总害怕拖堂,总想更大容量的进行知识的传授,一开课时,往往采取纠错题、或者讲评作业等平淡无奇,或者批评式导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课前几分钟就几乎降到冰点。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注意力怎能集中到课堂上?如何更好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潜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更加积极、主动的把精力投入到课堂上?我认为课前导入的优化和有效性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
|||||||
研
究
思
路
(包括目标、内 容、方 法、实 施对 象、 步骤 措施、 )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寻求有效课前导入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建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学习,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3、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研究范围:小学数学课堂
课前导入: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或者用语言引人入胜的语言,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有效地课前导入可以安定学习情绪,教师会运用导入语,以自身的风度、清晰的声音、新奇的内容、精彩的语言三言两语控制全场,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思维尽快回归到课堂脑力思考的起跑线上,从而发挥开场白、掌控全局的特有魅力。
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的、主动的融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为达成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的课堂导入,才是有效的。 三、研究内容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利用课堂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人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寻求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3、案例分析法:大量收集小学数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针对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采用与同类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导入进行比较,找出成功与不足,通过实践及时总结、调整操作步骤,写出随笔和反思,为今后的总结提供宝贵的经验。 4、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数学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促进导入语的完善。 3、整理并汇总研究材料与阶段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研究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3年10月) 1.准备资料,申报立项。 2.本组成员讨论选题,确定课题及研究的方法。主要从前人的理论经验制定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及实施步骤。 3.做好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工作,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4月) 1、课题组成员互相听课,分析、讨论课堂导入设计的不足和成功之处。总结各自在实践中的感悟,形成个案分析。 2、个别座谈等方式,及时总结不同的课堂导入与学习效果关系。 3、邀请专家指导,积极实践,初步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6年5月——2014年6月) 1、通过对比,整理筛选有效的反思方案,指导教师积极运用。 2、组织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启示、反思案例,撰写相关论文。 |
|||||||
课题成效、成果的预 |
1、课前导入有效性研究个案案例。 2、教学随笔、叙事、反思和论文; 3、结题报告。 |
|||||||
本研究希望 得到的支持 |
1、专家老师的指导,希望得到专家老师的具体指导,让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有实效性。
|
|||||||
参
考
文
献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姚利民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
指导专家对开题报告的意见 与建议 |
|
|||||||
校教科研领导小组意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