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
(2016-02-24 11:52:24)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1) 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是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厌氧微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应运而生的;它着重于工艺流程的变革,而不是向上述多种现代高速厌氧反应器那样着重于反应器构造变革;其基本出发点是,在单相反应器中,存在着脂肪酸的产生与被利用之间的平衡,维持两类微生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十分不易;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就是为了克服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上述缺点而提出的;两个反应器中分别培养发酵细菌和产甲烷菌,并控制不同的运行参数,使其分别满足两类不同细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反应器可以采用前述任一种反应器,二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两级生物脱氮工艺
在两相厌氧工艺中,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相的分离,方法主要有:①
化学法:投加抑制剂或调整氧化还原电位,抑制产甲烷菌在产酸相中的生长;②
物理法:采用选择性的半透明膜使进入两个反应器的基质有显著的差别,以实现相的分离;③
动力学控制法:利用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生长速率上的差异,控制两个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使产甲烷菌无法在产酸相中生长。目前应用的最多的相分离的方法,是最后一种,即动力学控制法。但实际上,很难做到相的完全分离。两级生物脱氮工艺
2) 主要优点:
与常规单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两相厌氧工艺主要具有如下优点:
① 有机负荷比单相工艺明显提高;两级生物脱氮工艺
② 产甲烷相中的产甲烷菌活性得到提高,产气量增加;
③ 运行更加稳定,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强;两级生物脱氮工艺
④ 当废水中含有SO42-等抑制物质时,其对产甲烷菌的影响由于相的分离而减弱;
⑤ 对于复杂有机物(如纤维素等),可以提高其水解反应速率,因而提高了其厌氧消化的效果.
前一篇:厌氧膨胀床或流化床中的微生物浓度
后一篇:前置式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