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史记的尔虞我诈
汉文帝与他的儿子汉景帝开创了后世所称赞的文景之治,汉文帝一直以一位贤者自居,一生注重以德治国,他在为年间,减免赋税,除去肉刑等,是一位非常体恤百姓的君主。那么,这样一位仁厚君主,又是如何当上大汉天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要说刘恒是如何走向权力的最高巅峰,那还得从吕后执政的时候说起。刘邦死后,吕后最怨恨戚夫人与他的儿子刘如意,所以囚禁并折磨死了戚夫人并且杀死了赵王刘如意:“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酖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之后,吕后任命淮阳王刘友为赵王:“於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之后,刘友取了吕氏的女儿做王后,因为刘友不喜欢她,她就诬陷刘友犯罪,被吕后杀害:“丁丑,赵王幽死,以民礼葬之长安民冢次。”接着,吕后任命刘恢为赵王:“二月,徙梁王恢为赵王。”因为被吕氏监视,吕氏王后擅权,没有自由,最后选择自杀:“王悲,六月即自杀。太后闻之,以为王用妇人弃宗庙礼,废其嗣。”就这么接二连三的事情发生,感觉赵王就是一个被诅咒了的王位,谁当谁就倒霉。在刘恢死后,吕后有意让代王刘恒(未来的汉文帝)担任赵王,而刘恒敏感的政治神经果断的拒绝了吕后的要求:“秋,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原守代边。”理由是自己愿意守卫代国的边界,其实际的意义就是向吕后装孙子,装傻,向朝廷表名自己是没有政治抱负的,而暗行韬光养晦之术,以等待时机的到来。
时机终于来了。吕后死了,吕氏想乱朝纲,被陈平,周勃先发制人,通过发动政变,一举消灭了吕氏家族。之后,大家就坐下了选皇帝了,最后又偏偏从这么多的人选中了刘恒,这难道是偶然吗,其实不是的,这其中隐藏着大臣们关于自己利益的博弈。
我们先说说在铲除吕氏家族之后,最具希望继承皇位的人有齐哀王刘襄,刘襄是吕后死后第一个发兵反吕氏的诸侯王;朱虚侯刘章,气力大:“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曾经在吕后酒宴上斩杀逃酒的人,血气方刚,并且斩杀吕氏关键人物吕产:“逐产,杀之郎中府吏厕中。”在这场政变中,他功劳可以说最大。但是在最后的争论中:“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於天下,便。”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他们选择了刘恒,原因是外戚仁厚。不过这也许是这些大臣的片面之语罢了。那么这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大臣都认为刘恒柔弱,胸无大志,日后容易控制,像齐王刘襄,这种率先勤王的人,一看就是野心勃勃;刘章血气方刚,勇猛可畏,哪里这么容易对付呢?只有代王刘恒,一直都是柔弱的样子,所以就选择了他。之后当刘恒担任皇帝之后,这些大臣才知道,这刘恒才是一直老狐狸,比如当周勃想私下与汉文帝交流时:“太尉勃进曰:“原请间言。”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汉文帝就很巧妙的回绝了周勃,之后汉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明升暗降等政治手段,把兵权控制了自己手中:“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把自己人都官至九卿:“诸从朕六人,官皆至九卿。”把周勃遣回了封国,让其原理政治中心:“前日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绛侯勃免丞相就国;把丞相与太尉职权交给了年迈的灌婴:“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并且让其出征匈奴,把他给活活累死了等等。从而避免了自己被这些人架空。
所以汉文帝的一生诠释着他老练的政治手段:以退为进,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在他身上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欢迎加入微信公众号:史记的尔虞我诈
微信公众号:shiji123ylx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Mqka2od3036rFIY0kibuahVUE99dgDCh2WO1TMF3ia3kJuib23M3QVZnwDUxql5cibDPMHa9fE8cZWm8pO7zY0kmu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Mqka2od3037Ycf2zgBZf11OmOibX9bHQtmX2S6CA9ngGal8fCia9VnjjYJGpLiceVk1Q4w6vYnsahoFWOkVjAFL2Q/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