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带小小孩去旅行?
(2017-08-02 22:34:43)
标签:
育儿旅游文化教育时评 |
今天看到了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中心思想是讨论:儿童为什么不要去旅行。这个题目一出估计已经刺痛了很多旅行控家长。不出意料的,文章下面的评论基本上一边倒的反对甚至取关。文章观点的逻辑漏洞、前后矛盾很多,就不一一反驳了。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太一概论,说是中立,但通篇都有着自以为是的论调,这也许就是读者们大多不支持的原因吧。
不过文章里,豪妈作为读者唯一认同的一点就是:如果父母不是真心热爱旅行,就不要带孩子旅行。旅行是个特别大的概念,简单来说:什么是旅行,旅是过程,行是行为。这个行有多种多样,花大钱住五星酒店的是一种行,花小钱沿途搭帐篷的也是一种行,自驾住汽车旅馆的是一种行,甚至于徒步、骑行也是一种行。父母可以选择任何一种适合自己家庭、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旅行方式。有钱家庭有有钱的旅法,没钱的有没钱的旅法,没有谁规定带娃旅行一定要高大上环游世界给旅游公司送金币才有价值。
小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小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尤其是小小孩,只要是没见过的,新鲜刺激的!就好比婴儿见到啥都想摸一把。而能贴身带着小孩去看新鲜的,只能是家长。因此,这里就有一个前提,家长对旅行的态度是决定小小孩旅行是否有收获,是否成功的关键。豪妈小时候,虽然只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但我们家在旅行这个方面还是挺大方的,如果太远的去不了,那周围的山山水水只要逮着机会,爸妈都会带人家去体验体验。有记忆最初的远门是两岁的时候,从成都到北京的旅行。因为爸妈都喜欢旅行和拍照,所以每次旅行的记忆都是全家一起嗨,其乐融融,而且一定要走遍边边角角,不放过任何一处能触及的景点。看遍和体验新奇是咱家的旅行理念。长大之后打心里喜欢旅行,喜欢新奇,永远有一颗猎奇心态,这和小时候全家团结一心的旅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豪妈上学和工作的时候不管再忙也要抽空背包旅行,一个人也好,几个人也好。一路上也见到过不少带孩子旅行的家庭,印象中有的画面非常温馨,而有的画面却不那么令人舒服,比如在景点前,孩子兴致勃勃向家长问这问那,家长只是低头玩着手机,一边敷衍的嗯嗯嗯,孩子的脸上瞬间没了表情。或者家长只顾着在景点低头买买买,旁边的孩子无聊的跟着,低头捏着手机。还有见过家长之间因为嫌景点不如意,在孩子面前生气吵架,让游乐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去法国徒步的时候,临时跟了一辆旅行车,有家长因为嫌下车拍照麻烦,一路上都拉着孩子窝在车里睡觉的,一路上跟孩子叨叨,这塞纳河不就这样嘛,也没多好看。也有家长拉着孩子在卢浮宫里只在蒙娜丽莎画前拍照,然后直奔餐厅坐着玩手机的。也有家长从来不看文字介绍,拉着孩子快速摆拍掠过,孩子一问三不知的。还有家长嫌住宿条件差和旅馆吵架,孩子在一边尴尬玩手机的。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氛围中旅行,孩子能有什么样的感触和收获。
为旅行而旅行从来就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用劳民伤财来说一点不过分,唯一的收获就是朋友圈里言不由衷、强行欢乐的照片和别人亦真亦假的点赞。真正热爱旅行的家长能把一趟看似糟糕的旅行旅出花花儿来,能找到隐藏的亮点。热爱旅行的家长不管在旅途中发生任何事,都能向孩子传递出积极的信息,不会让旅行本身的形象下降半分。一段好的、见世面的旅行,不是带回来多少照片,买回来多少奢侈品,住了多贵的酒店。而是孩子除了能在父母的引导下接触到新的事物和知识,更能与父母形成更亲密的链接,并且学会坦然适应和接受好好坏坏的环境,学会随遇而安,即便住帐篷也能自得其乐,学会尊重文化之间的不同,学会敬畏不同的习俗、宗教,学会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还有就是从父母身上体会到那种热爱旅行的潇洒淡然的气场。
说的俗一点,旅行对孩子的作用有多大,能否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全凭父母的智慧和榜样。至于说旅行对小小孩的改变,豪妈可以非常负责的说,那是一定的!小小孩没有太多选择的概念,所以决定旅行地点就是家长的工作。一岁内的宝宝别看小,但随着他心智和视力的发展,外界多样的信息源会刺激他大脑的发展,最直观的就是通过观察他的反应、神色、甚至眼神,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外界刺激的神奇作用。从宝宝安全的角度考虑,豪妈和豪爸每周一游的地点主要都是选择外界刺激明晰,且跳跃性比较大的诸如博物馆、展览馆之类的地方。如果是远途旅行,则选择了相对安全的国家和地区。凡是见到豪哥的人都无一例外的说,这家伙的神色状态太老练了。以致于之前吃饭,服务员上来就问:哟,你家孩子几岁了?几岁?豪哥才刚满9个月而已。豪哥在餐厅的淡定表现让豪哥爷爷惊讶够呛,从来没见过如此有经验的小婴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