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豪哥有对吃货爸妈是什么体验?

(2017-08-01 03:03:03)
标签:

育儿

美食

教育

文化

健康

很多朋友喜欢说自己是吃货,似乎这个词带有一种天生的萌感,还顺便可以给自己减肥不成功找个合理的借口。但是吧,确实也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来形容像豪哥一家的状态,姑且就还是借用吃货的萌感吧。豪妈和豪爸对吃的永远充满了新奇感和热情,而且我们都特别善于清空味觉记忆,也就是说我们品尝任何料理时不会先入为主,而是去接受一切可能不可能的味道,只要是有特色的料理我们都愿意去尝试,然后从料理本身去感受味觉带来的冲击。


多伦多简直是我们这样吃货的天堂,因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加拿大云集了全世界各地的移民,而大多伦多又是中心的中心,多伦多人又特别喜欢吃,所以全世界正宗的料理都在这里遍地开花。由于移民历史悠久,所以不同国家的移民逐渐聚拢形成各自的生活小圈和文化小圈,所以大多伦多里又有了中国城、希腊城、小意大利、日本镇、韩国城、印度城、墨西哥城、犹太区……..东南亚料理已经遍大街,日韩料理也是三步一家,印度料理随处可见,墨西哥料理已经深入快餐日常,什么西班牙料理、原住民料理、南非料理等等等,只要能想到的,就能找到正宗的风味。而有着绝对文化底蕴的中华料理也无处不在,经典的有像天津狗不理包子、刘一手火锅、宽窄巷子火锅、城隍庙小吃、重庆小天鹅火锅、西安biangbiang面、兰州拉面等等等,中国几大菜系在多伦多都能找到让你满意的店店。

 

豪妈之前也写过不少关于吃的博客,每到一个国家或者城市,找当地最本地、最原汁原味、最有特色的美食是必修课。我们搬到米屯不久,就搜出一张米屯美食清单,一家家去拔草。有人问说为什么那么喜欢吃?因为对我们来说,不同的料理等同于不同的文化,有着很深的民俗渊源在里面,而我们俩对风俗文化这事儿又特别着迷,不同地方的美食就相当于一面镜子,让你最直观的去感受那个民俗的味道。这种对文化的着迷,衍生为对美食的体味是非这样吃货所不能理解的。就像我们不能理解为啥有人会说:这有啥好吃的,不就是那个东西,不就是那个味儿。好吃不好吃并不是吃的真正奥义,毕竟好吃不好吃那只是对于你味觉的主观体验而已,而味道的差别,食材不同的制作烹饪方式,甚至于食材的搭配其实都有文化的色彩,这才是美食最精彩的地方!

 

豪妈和豪爸也喜欢自己做好吃的!豪爸的做法偏日系,豪妈的做法是完全随机,凭借自己吃过的美食的印象,以及对味道的记忆,以及对调味料的想象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小美食。当时选房的时候,很多house的厨房都是半开放式的,而我们的小窝厨房那简直就是一间屋,我们第一眼看的时候就决定是他了!毕竟厨房才是我们一天最忙碌最欢乐的地方!一天下班最开心的莫过于一家人围在一起,点评今天的菜色,同时考虑下一顿的创意。

 

有一位美食作家说:美食是件很神奇的东西,他能让人忘记伤心,遇到爱情,甚至可以挽救生命,让人对生有种特别美好的渴望。在咱家对于美食的热情,其实看豪哥就知道了,这家伙每天到了吃饭时间,只要一看到碗,那叫一个兴奋啊,扑腾啊,激动啊!然后一大口一大口速速干个底朝天。每次一定要让他看一下空碗,才能真正让这小家伙断了念想。豪哥从加辅食开始的这短短三个月,已经尝试了几十种常规或者不常规的蔬果种类,而且不拉肚子,这真是基因的力量啊!豪哥跟着豪妈豪爸的这几个月已经不知道去了多少餐厅,人家可是见多识广,现在的豪哥对美食的味道已经有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每次一上菜,那个小口水立刻滴滴答答,眼睛直勾勾盯着菜,不停的吧嗒嘴,没法吃就把奶嘴啄的吧嗒吧嗒响!实在忍不住就想用小爪子去够。再忍三个月,这家伙就可以正式开始品尝不同的味道啦!

 

周末是出门搜美食的欢乐时刻,这次选择了日式牛肉烤肉料理和一家新疆店主开的小众楼兰风味。从个人偏好来说,日料和新疆风味绝对是排名前五的。http://s5/mw690/00681rK8zy7d5mj82eo74&690
日系烤肉主要以牛肉为主。而对牛不同部位特别讲究。日料对食材的新鲜程度是极为严格的。像我们尝试的烤牛舌、牛第四胃、牛下颚、牛肩肉等等都是极好的口感,滑而不腻、软而筋道。而通过超低温急冻处理的牛舌刺身和马肉刺身的新鲜感更是入口即化。生拌牛肉是很大的亮点,极鲜牛肉的丝滑口感真是让人上瘾。

http://s4/mw690/00681rK8zy7d5mf9D1Nb3&690
新疆风味不论尝试多少次都不会腻!羊肉抓饭以及丁丁炒面的火候确实对得起以经典楼兰风味为卖点的店风。

豪哥和吃货爸妈相信会发现更多美食的乐趣,从吃中去发现和感受幸福的味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