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43.《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2023-12-21 18:10:12)
标签:

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

吸入装置规范应用

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摘要】  我国慢性气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疾病负担沉重。吸入疗法作为慢性气道疾病的一线基础疗法临床应用广泛,然而吸入装置的个性化选择及其使用方法均普遍存在不正确的现象,直接影响疾病控制及预后,甚至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合理选择吸入装置和正确掌握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提高吸入治疗的疗效和患者的依从性,本共识立足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诊疗经验,在《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不仅阐明了不同类型吸入装置的特性及其工作原理,帮助医务人员进行个体化选择,同时对患者进行吸入方法的培训,有助于患者疗效最大化,提高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是我国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总患病人数或超1.5亿。吸入疗法作为慢性气道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已被广为接受。吸入装置的错误使用、依从性不佳等因素将影响药物疗效与患者疾病预后,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吸入装置的选择与吸入技术的评估也已成为慢性气道疾病稳定期管理的重要环节。

修订版共识重点阐明了影响吸入给药疗效的三大因素与常见吸入装置及其特性,增加了提高吸入给药疗效的方法与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期间吸入治疗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强调了吸入装置的选择、使用方法教学与随访的重要性,以期规范吸入装置的使用,提高吸入治疗的规范性和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慢性气道疾病稳定期的治疗效果。

一、吸入疗法的解剖生理学和空气动力学原理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学

(二)吸入治疗的空气动力学

二、影响吸入给药疗效的因素

患者吸入药物获得稳定疗效的条件是药物能够通过吸入装置在肺部有效沉积,且患者依从性良好。吸入装置、患者与医护人员均能对其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吸入装置

不同的吸入装置在尺寸、便携性、使用步骤、启动/装填所需力度、递送药物所需时间、装置清洁与维护需求、吸气模式上存在差异。吸入装置按剂型可分为主动释雾装置和被动释雾装置,主动释雾装置以加压定量吸入剂(pMDI)与软雾吸入剂(SMI)为代表,被动释雾装置以干粉吸入剂(DPI)为主。

(二)患者

患者能够正确操作吸入装置(吸入技术)并且 定时定量(治疗依从性)地有效吸入(吸入能力)药物是保证疗效的基础。

1. 吸入技术:  吸入技术是指患者在使用吸入装 置进行吸入治疗时各个环节的正确操作,包括吸入前的装置准备、吸入前呼气、吸气速度和方式以及完成吸入后的屏气等。吸入技术的核心在于患者能够掌握并运用正确的吸气流速和方式,患者适合于何种吸入装置应强调个体化。

2. 常见吸入装置错误操作:  真实世界吸入装置 的错误操作普遍存在(表1),且与疾病控制不佳(症状或急性加重)、增加额外医疗开支以及增加死亡风险相关 。患者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结构吸入 装置会增加使用装置的错误风险,从而降低疗效。

3. 吸入能力:  患者使用吸入装置的能力会受到 多因素的影响。首先,随着年龄增长,肺顺应性减 低且呼吸能力下降 。其次,患者体力和灵巧性会影响需要手操作的吸入装置 。第三,患者自身的呼吸模式是否与吸入装置相匹配 。此外,与年龄、教育背景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认知障碍等也会影响患者学习和使用吸入装置的能力。

4. 治疗依从性:  真实世界的治疗依从性包括患者能否遵循医嘱、定时定量、正确操作吸入装置等要素。依从性差与疾病控制不佳、医疗资源使用增加相关。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众多,如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吸烟状态、受教育水平、对疾病的认知、对装置的掌握程度、社会经济因素、患者对吸入 装置的信心和偏好等。

(三)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在吸入治疗中应起主导作用,包括对吸入装置重要性的认知,吸入装置的选择、吸入技 术的培训和吸入装置更换等环节。

三、提高吸入给药疗效的其他方法

1. 提高深吸气量:

2. 延长屏气时间:

3. 气道廓清:

4. 降低上气道的弯曲度和阻力:

四、常见吸入装置及其特性

(一)理想吸入装置的评价

既往文献中已总结理想吸入装置的主要特性,详见表2。

(二)常见吸入装置介绍

常见的吸入装置有pMDI、DPI、SMI和小容量雾化器(SVN)。

1. pMDI:  是指将药物、辅料和抛射剂共同灌装在具有定量阀门的耐压容器中,通过揿压阀门,药物和抛射剂便以气溶胶形式喷出,由抛射剂提供形成和释放气溶胶所需的能量。

2. DPI:  是将药物微颗粒吸附在载体(如乳糖)后装入胶囊/泡囊或装置中形成的制剂,通过患者吸气驱动吸入,不要求手口同步,使用时口含装置咬口用合适力量和时间将药物微颗粒吸离载体并克服装置阻力后吸入肺部。

3. SMI:  是一种独特的吸入制剂,属于主动释雾装置,但不含驱动剂,以机械能为动力。

4. SVN:  雾化器可持续产生适当粒径的气溶胶,供需要更高剂量或更长时间治疗的患者使用。

(三)常见吸入装置的特性

常见的主动和被动吸入装置的特性比较见表3。

(四)吸入装置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吸入装置教学

对患者进行吸入装置规范应用的教学是保证患者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吸入装置操作的正确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对疾病的控制和降低疾病负担。

六、吸入治疗随访原则

1. 吸入治疗依从性评估:

2. 操作正确性:

3. 吸入技术的随访路径:

除以上对于疗效、操作正确性和依从性的评估,在随访时仍需关注吸气流速与手口协调性再评估,还可以询问患者对于疾病和治疗的看法,以更好帮助其获得稳定的治疗。

 

附件1  吸气驱动型pMDI-欧爱吸®的操作步骤图

附件2   DPI-希好®的操作步骤图

附件3   DPI-欧吸畅®的操作步骤图

附件4  吸入颗粒大小的评估方法及其意义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年第1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12.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