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要点
(2023-11-20 09:25:53)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诊疗 |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要点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其按内镜下表现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巴雷特食管(BE)。GERD患病率高,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GERD的发病率较20世纪90年代上升约2倍,目前全球范围内报告烧心或反流症状的发生频率≥1次/周的比例约为13%。GERD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巨大负担,消化科处方药物中前5位均为GERD治疗用药。GERD的进展会诱发食管癌,GERD引起的食管慢性炎症状态已被证实是食管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BE也是目前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GERD的发生、发展涉及酸反流、食管动力、细胞因子、内脏敏感性等多种因素。GER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诊断和治疗需运用各种新兴胃肠动力检查手段,并需进行个体化调整虽然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建立GERD诊疗中心,但对于如何规范地对患者进行GERD相关检查、治疗和随访仍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将影响GERD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甚至会诱发不必要的并发症或不良后果。
一、GERD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GERD的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流。烧心定义为胸骨后区域的烧灼感,可向上延伸至咽喉处。反流指胃内容物回流至口腔或咽部。GERD的不典型症状包括胸痛、上腹痛、上腹胀、嗳气等。GERD还可表现为食管外症状,包括咽喉不适、咳嗽、哮喘等。
(二)症状问卷
临床常用的GERD诊断问卷包括反流性疾病问卷量表(RDQ)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GerdQ),量表内容分别见表1和2。当RDQ评分≥12分或GERDQ评分≥8分,认为存在GERD的可能性大反流症状指数(RSI)量表可用于初步评估咽喉不适患者的症状及其程度,量表内容见表3。RSI评分>13分为患者存在咽喉反流的可能性大。当以咽喉pH值监测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时,RSI量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6%和82.5%。
二、GERD的诊断方法
(一)抑酸剂诊断性试验
1.
2.
应用评价:
(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1.
2.
(三)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EM)
1.
2.
3.
(四)食管反流监测
1.
2.
应用评价:
3. 操作和报告:
三、GERD的诊断流程
(一)典型GERD症状和常见非典型上消化道症状
(二)食管外症状
四、GERD的治疗规范
GERD的治疗总目标是促进黏膜愈合、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GERD的异质性大,针对不同患者往往需要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基础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是GERD的基础治疗手段,GERD患者的其他治疗需建立在基础治疗之上。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戒烟、戒酒、睡前2~3h禁食、避免食用诱发反流症状的食物(如咖啡、茶、碳酸饮料等)、抬高床头(约30°),超重和肥胖患者进行减重和合理运动等。
1.
2.
抗酸剂:
3. 胃肠促动药,常见胃肠促动药包括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如红霉素及其类似物,外周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如多潘立酮,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如莫沙必利,具有多巴胺D2受体阻滞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双重作用的伊托必利,以及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西尼必利。
(三)内镜下治疗
内镜下抗反流手术包括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等。内镜下抗反流手术的适应证为GERD诊断明确、抑酸药物治疗有效、不愿长期服药或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而无法耐受者。
(四)外科治疗
外科抗反流手术包括各种角度的胃底折叠。
(五)其他治疗
经皮电刺激(TEA)是一种通过表面电刺激穴位的无创治疗方法,患者可居家进行。补充和替代疗法包括针灸、艾灸、中草药治疗、行为干预、膳食补充剂等。
五、GERD的随访规范
重度RE(洛杉矶分级C或D级)患者治疗后应积极进行内镜随访,直到确认食管炎愈合。内镜复查确认食管黏膜愈合后还需对食管黏膜进行活体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除外BE。建议对BE患者进行密切内镜随访,内镜检查时需进行活检。
行内镜和外科抗反流手术的患者,也需进行随访。
六、难治性GERD
双倍标准剂量、8周疗程的抑酸剂治疗后反流、烧心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患者为难治性GERD。导致难治性GERD的原因很多,未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服药不遵医嘱、抑酸不充分、食管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能是症状缓解不佳的原因。难治性GERD可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可使用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精神心理评估。
难治性GERD患者首先需根据其服药依从性,优化PPI的使用(换用另一种PPI)或换用P-CAB治疗。若上述策略仍无效,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镜、食管测压和食管阻抗-pH值监测等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策略。内镜检查和活检有助于排除其他食管和胃部疾病,如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和其他原因食管炎。食管测压可以明确食管动力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等。食管阻抗-pH值监测可检测包括酸、弱酸和气体反流等在内的所有反流事件,有助于鉴别功能性烧心和食管高敏感,建议难治性GERD患者在双倍剂量PPI下进行食管阻抗-pH值监测,以便确定抑酸治疗是否充分并确定难治性症状是否与反流事件相关。对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可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调节剂,帮助症状控制,最终通过不同的评估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编写〕
(本规范刊登于《中华消化杂志》2023年第9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