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置换液临床应用分类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11-12 11:06:43)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置换液临床应用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置换液临床应用分类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急性肾损伤(AKI)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根据2013年的1项全国性横断面调查,全国住院患者中有290万人患有AKI。AKI严重威胁患者健康,我国AKI院内死亡率高达12.4%,亟需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2012年发布的AKI临床指南,当患者出现威胁生命的容量、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时,应紧急开始肾脏替代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在各类肾脏替代治疗中,特别适用于病情不稳定的危重患者,可精准控制容量、持续纠正代谢失衡、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肾脏功能恢复。
置换液在CRRT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能够帮助平衡容量和调节溶质。置换液成分与浓度应与人体血浆各离子浓度接近,并做到无菌、无热原,达到静脉输液标准。为保证CRRT的安全和有效,国内外临床指南均推荐置换液必须无菌并采用标准成分,同时能做到开具处方后可迅速开始使用以避免治疗的延误。
置换液在科室或医院集中手工配制这一方式可较方便的调节电解质和溶质浓度,但在配制过程中存在污染、错配以及配制不及时等风险,影响CRRT治疗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商品化成品置换液的出现,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这类风险。
国内的临床实践中,在置换液配制上与国内外指南推荐和专家共识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1
共同参与创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置换液临床应用分类》(T/NBPIA 009—2022)团体标准的肾脏替代治疗专家们认为:
基于这样的原则,本共识对置换液的分类依据逐一进行了梳理。
1.1
1:对置换液进行分类时,应将配制方式作为分类依据之一,将置换液分为手工、半成品和成品置换液。
在置换液的临床应用上,当选择配制方式时,我们建议:
建议1.1:
建议1.2:
1.2
建议2:
当选择碱基成分时,应注意到 患者病情对碱基代谢能力的影响,避免碱基蓄积并考虑以下建议:
建议2.1: 在临床应用上,在选择缓冲液时,应优先考虑碳酸氢盐碱基。如需使用乳酸盐碱基,应做好监测血乳酸水平。
建议2.2:
1.3
建议3:
当选择置换液的混合方式时,我们建议:
建议3.1:
建议3.2:
1.4
建议4:
全成分成品碳酸氢盐置换液:
全成分成品乳酸盐置换液:
全成分成品枸橼酸盐置换液:
半成品碳酸氢盐置换液:
基手工配制碳酸氢盐置换液:
手工配制乳酸盐置换液:
2
本共识首次对置换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类,希望这一共识能帮助医务人员快速了解不同类别置换液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在临床需要时能快速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置换液,把对置换液的选择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决策之一,并根据不同类型置换液的特点实行相应的配制流程和监测方案。随着CRRT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未来对相关标准也有必要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置换液临床应用分类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血液净化》2023年第10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