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和应用标准》(2023)要点
(2023-10-03 07:57:30)
标签:
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和应用 |
《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和应用标准》(2023)要点
[摘要]
乳腺癌位居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年新发病例数超30万,且近年来仍呈较快增长趋势。雌激素在人体内几乎所有组织中均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与雌激素受体(ER)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对细胞、组织的生长、复制等重要环节起调节作用。约2/3的乳腺癌患者病灶为ER阳性,因此在活体内无创检测ER,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动态监测对于临床上作出体化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目前,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仍是临床上ER检测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其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标记不同的化合物所形成的分子显像剂,可在活体内反映包括ER等多种信息在内的肿瘤生物学特性。雌激素衍生物早在1984年就由Kiesewetter等用18F标记成功,以后16α-18F-17β-氟雌二醇(18F-FES)作为最佳的ER检测的正电子药物已被广泛认可。目前,美国和欧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18F-FES用于乳腺癌临床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商品名CERIANNA),通过无创、动态地观察ER表达,可协助临床医师作出治疗决策。
1 技术标准的制定方法
2 显像剂的合成和质控
2.1
以3-O-(甲氧甲基)-16,17-O-磺酰基-l6-表雌二醇(MMSE)为前体,采取“一锅-两步”法的放射化学合成路线。首先,干燥活化的18F离子与前体MMSE在无水乙腈中100加热氟化反应10min;然后再加入盐酸溶液,90加热水解反应10min;最后加入0.2mol/L
2.2 质控
18F-FES的质量分析除药典规定内容外还需有以下内容,具体包括:性状:为无色澄清溶液,pH值范围为6.0~8.0;放射性核纯度:γ能谱仪测定时,能量谱图上除511
3 临床应用
推荐18F-FES
表1 临床应用推荐
诊断和分期
活体内评估病灶ER表达,尤其是难以活检的部位(I A)
对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已明确为ER阳性的乳腺癌,18F-FES
临床治疗决策指导
双原发肿瘤转移来源的辅助诊断(b C)
病灶良恶性辅助定性(b C)
疗效预测
通过ER异质性和(或)治疗前后变化的动态观察,可用于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等药物早期疗效预测(a B)
药代动力学研究
基于治疗前后ER表达差异进行新药疗效学观察,为临床剂量爬坡提供定量依据(a C)
4 显像前准备
4.1 详细询问病史
4.2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慎用该检查
4.3 药物干扰
4.4 禁食
4.5 肝肾功能
5 显像流程
5.1 显像剂注射
推荐剂量为111~222MBq(通常为185MBq),以20mL生理盐水稀释后以1~2min的速度缓慢注射。
5.2 注射后准备
注射显像剂后等候期的要求同常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显像,但无需禁言,允许自由行走。建议患者注射显像剂前饮水1L或注射后饮水0.5L,以加快泌尿系统排泄,减少辐射。
5.3 显像时间
因注射18F-FES后10~20min其在血液中浓度达到高峰,之后迅速清除,在20~ 120min内维持稳定,故需在注射显像剂后120min内显像,但不得早于20min。多数研究中,显像时间设定为注射显像剂后的(60±10)min。
5.4 图像采集
同常规18F-FDG显像。
5.5 辐射剂量和安全性
18F-FES的有效剂量在允许范围内,可安全地用于临床显像。
6 图像分析
6.1 正常生物分布
肝、胆道系统、肠道和膀胱内的生理性分布较为明显,全身其余部位本底较低,故需根据所需观察的部位选择合适的阈值范围(图1)。
6.2 ER阳性和阴性的判定
在进行病灶分析时,建议先行视觉判断,当病灶摄取高于周围正常本底时,需行最大标准摄取值(SUV)等半定量分析。鉴于所用仪器和采集条件等不同,ER阳性和阴性的界值从1.0~2.0不等。迄今为止一项最大的研究根据SUVmax,将病灶ER表达分成3类:<1.5为ER阴性,1.5~2.5为可疑阳性,≥2.5为阳性(图2)。建议各中心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自己的参数用于分析。
6.3 病灶部位
18F-FES
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6.5 假阴性和假阳性
假阴性主要见于绝经前的妇女,或由绝经前妇女外周血中的高雌激素水平所致。假阳性结果可见于:
6.6 报告书写
一份完整的18F-FES PET报告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描述正常生物分布,如肝、肾代谢、排泄情况等;描述18F-FES摄取增高的病灶(SUVmax>1.5),并记录SUVmax等;对其他影像学检查[计算机体层成像(CT)、MRI和18F-FDG
7 局限性
(1)18F-FES显像仅可检出有功能的ER病灶,对无功能ER阳性病灶和ER阴性病灶无检出能力,故临床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不能单纯以18F-FES显像作为筛查转移灶的工具。
进行转移来源判断时,需考虑其他ER阳性的原发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因上述部位来源肿瘤的转移灶亦可表达ER。
肝脏作为18F-FES主要代谢场所,本底较高。因此,对仅有肝脏病灶的患者,不建议行18F-FES PET评估ER表达。
8 展望
目前,欧美等国已有商品化的18F-FES显像剂上市,为不具备合成条件的医院开展18F-FES显像提供了可能性。随着《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的发布,中国将大力推动核医学服务基层。作为无创评估活体内ER表达的手段,随着个体化精准治疗模式的深入发展,18F-FES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乳腺癌18F-FES雌激素受体PET技术和应用标准》(2023)编写〕
(本资料刊登于《中国癌症杂志》2023年第8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