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第三代EGFR-TKI耐药后诊疗策略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6-12 16:42:05)
标签:
第三代egfr-tki耐药耐药后诊疗策略 |
《第三代EGFR-TKI耐药后诊疗策略专家共识》(2023)要点
NSCLC重要的致癌驱动因素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发现,推动了以生物标志物为指导的晚期肿瘤患者的全新治疗模式。 伴随着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研发迭代,与一/二代EGFR-TKI相比,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凸显出更优的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EGFR 突变晚期患者一线以及经一/ 二代EGFR-TKI治疗后存在T790M突变患者二线标准治疗优选。使用第三代EGFR-TKI治疗后仍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耐药,使得EGFR突变晚期患者的长期生存受限。如何克服耐药,已成为第三代EGFR-TKI在临床进一步发挥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问题。 梳理盘点第三代EGFR-TKI的耐药机制,依据现有临床证据制定相应的耐药后处理策略,为临床在应对三代EGFR-TKI耐药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一、文献评价方法学
二、耐药评估及机制探索
EGFR突变主要是指EGFR基因第18~21号外显子上酪氨酸激酶区域发生的突变,其中第19号外显子的非移码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的L858R错义突变为常见突变,约占EGFR突变的85%~90%,其余10%~15%的类型则称之为罕见突变,包括G719X、L861Q、 S768I及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等。EGFR-TKI主要通过与EGFR酪氨酸激酶区域的三磷酸腺苷(ATP)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断EGFR信号通路的传递。 当患者经EGFR-TKI治疗前后发生EGFR基因其他位点的二次突变或EGFR旁路激活等情况时,均可导致对EGFR-TKI 治疗耐药。
(一) 耐药评估
1. 影像学检查:
2. 肿瘤标志物检查:
3. 循环肿瘤DNA:
共识:
(二)耐药机制
EGFR-TKI耐药分为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两者耐药机制包括: EGFR依赖性耐药、由EGFR旁路或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导致的非EGFR依赖性耐药,以及组织学或表型转化,还有一部分患者耐药机制未知。
1. 原发性耐药:
2. 获得性耐药:
(1)EGFR依赖性耐药:
(2)C797X突变:
(3) 其他EGFR依赖性突变:
(4)EGFR 扩增:
(5)非EGFR依赖性耐药
1)平行旁路激活途径
2)下游信号通路激活
3)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变异
共识2:
共识3:
三、耐药后检测
共识4:
四、耐药后处理策略
(一)寡进展
寡进展是指患者经EGFR-TKI治疗后体内病灶总体控制良好,但出现不超过3个受累器官的5个病灶,此时推荐在先前EGFR-TKI基础上联合局部治疗。
(二)颅内进展
1. 手术和放疗:
2.
(三)广泛进展
1. 联合治疗
2. 免疫治疗:
3. 新药临床研究:
共识5:
共识6:
共识7:
五、耐药治疗后随访管理
对于接受三代EGFR-TKI治疗耐药后无临床症状或症状稳定的患者,建议每8~12周随访1次;随访项目包括询问既往病史、体格检查、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及胸腹部增强CT检查;怀疑伴有脑、骨转移者需要复查脑 MRI和/或全身骨扫描;对于临床出现新的症状和/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随诊,是否行血清学,病原学,体液或者CT、MRI等检查由临床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决定。
共识8:
六、展望
EGFR-TKI治疗后耐药是阻碍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目前随着我们对第三代EGFR-TKI耐药生物学机制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针对三代TKI耐药后治疗策略进行了探索,为三代TKI耐药后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案选择,期待未来有更多关于耐药机制的探索,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更高的临床试验数据公布,为临床在该类患者的管理中提供更多参考和指导。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第三代EGFR-TKI耐药后诊疗策略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3年第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