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1.《日晒伤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要点

(2023-04-22 11:25:28)
标签:

日晒伤

《日晒伤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要点

 

一、概述

(一)定义

日晒伤,又称日光性皮炎、日光水肿或日晒红斑,是由过量紫外线(主要为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80320nm)照射皮肤后导致的皮肤急性光毒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水疱、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疼痛和/或瘙痒症状。

(二)流行病学

目前我国还缺乏针对日晒伤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 日晒: 日晒伤主要是由皮肤暴露于UVB下而造成的损伤。

2. 出汗:

3. 光敏反应:

(二)发病机制

当皮肤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线辐照后,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并释放炎症介质(如组胺、组胺类物质、激肽类物质、前列腺素等),从而导致红斑形成。

三、临床表现

最易出现日晒伤的部位为胸背部、四肢、面颈部及手足背部,根据皮肤反应的轻重可分为一度晒伤和二度晒伤。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患者临床表现为暴露部位边界较为清晰的皮肤红斑、水疱、脱屑及色素沉着,且出现症状前有过日光暴晒史或光敏性药物/食物接触史,即可诊断为日晒伤。

(二)鉴别诊断

1. 接触性皮炎:

2. 烟酸缺乏症:

五、治疗

(一)局部治疗

日晒伤后应尽快给予冷湿敷(如生理盐水、硼酸溶液及2.5%吲哚美辛溶液等),或予以局部冷敷剂、冷凝胶等。如形成皮肤大疱,则应抽出疱液、保持疱壁完整,避免感染。已破裂的水疱应保持清洁,并使用湿性敷料覆盖创面。日晒伤后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可以缓解红斑及局部皮肤充血,抑制日晒后色素沉着,缓解局部皮肤疼痛感。可选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患处外用,23/d。局部外用 NSAIDs可有效缓解日晒伤症状,可选用2.5%吲哚美辛溶液,患处湿敷,23/d。日晒伤,特别是达到二度晒伤的患者,其晒伤创面可外用表皮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促进受损皮肤屏障结构的修复,减轻炎症反应。凝胶制剂、喷雾剂或冻干制剂可直接应用于创面,必要时可使用无菌纱布或敷料湿敷过夜。

(二)系统治疗

NSAIDs是治疗日晒伤的最常用药物,可以缓解 UVB 诱导的超敏反应。口服 NSAIDs 可以减轻日晒后皮肤对热及机械刺激的敏感性,同时降低日晒伤患者的疼痛感。必要时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0.3g/次、2/d

  较严重的日晒伤患者,可予以口服糖皮质激素抑制或减缓日晒伤发生及症状。

  刺痒感严重的患者,可予以抗组胺药,减轻患者瘙痒症状。抗组胺药还可抑制日晒伤的皮肤炎症反应,抑制红斑形成。

  对于疼痛感明显的日晒伤患者,口服阿片类药物可以减轻日晒伤后皮肤敏感性及疼痛感。

(三)中医中药治疗

(四)预后

大多数日晒伤对症处理后即可消退。

 

六、转诊建议

(一)普通转诊

一、二度晒伤不合并全身症状者可以在基层治疗;二度晒伤覆盖体表面积15%以上,并伴有呕吐、脱水等全身症状,或剧烈疼痛超过48h的患者,可转至上级医院皮肤专科住院治疗,予以控制疼痛、静脉补液及创面护理等对症治疗。

(二)紧急转诊

高热超过 39 ,或出现意识模糊、昏迷及休克症状的患者,应尽快转至上级医院皮肤专科或急诊科进行紧急处理及抢救。

七、疾病管理

(一)预防

防晒是预防日晒伤的最佳手段。建议有日晒伤风险的人群定期参加户外活动,接受适度日光暴露,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降低日晒伤发生可能性。

(二)健康教育

防晒推荐以下原则:

1. 避免长时间日晒,户外活动时选择在阴凉处。

2. 需长时间户外运动训练时,使用宽檐帽和长袖衬衫来保护和遮盖身体。

3. 使用防晒霜是最常见的防晒形式,可根据不同的皮肤类型选择相应的防晒霜。

4. 皮肤开始感受到灼热或刺痛感时,应立即避免日晒,回到室内或阴凉处。

5. 正在服用光敏性药物的人群,或患有结缔组织病等光敏感的人群,应遵医嘱避免日晒。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日晒伤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4.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