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中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临床路径(2022版)精简版》要点
(2023-04-21 18:38:22)
标签: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临床路径 |
《中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临床路径(2022版)精简版》要点
摘要
二尖瓣反流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据预测中国需要干预治疗的二尖瓣反流患者约750万,随着年龄 的增加二尖瓣反流发病率明显升高:35~50岁人群中为0.3%,51~64岁人群中为0.9%,≥65岁人群中为 2.2%,>65岁人群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病率高达19.1%,超过2/3的患者由于高龄、并发症等危险因素无法手术治疗,5年内死亡率高达50%。2003年,全球首例应用MitraClip系统完成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截至2021年,全球应用MitraClip系统超过15万例。
1
完整的心脏瓣膜病TEER团队包括:
2
2.1
二尖瓣反流可分为原发性二尖瓣反流(PMR,瓣膜本身结构的病变导致)和继发性二尖瓣反流(SMR,心脏本身或瓣膜支撑结构病变导致)。退行性二尖瓣反流(DMR)指二尖瓣退行性病变(黏液样变性)导致的二尖瓣反流,主要是表现为二尖瓣脱垂或二尖瓣腱索断裂并发连枷样病变,是最常见的PMR。
2.2
TEER干预策略以Carpentier分型为重要依据,其主要根据瓣叶的活动度来进行区分(图1)。
2.3
2.4
基于最新国外指南和2022版《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的中国专家共识》,TEER适应证和禁忌证更新见表1。
表1
PMR适应证: 中重度以上二尖瓣反流; •有临床症状,或无临床症状但LVEF≤60%或LVESD≥40mm; •经心脏团队评估外科手术高危或无法外科手术; •预期寿命>1年; •解剖结构合适
SMR适应证: 重度二尖瓣反流; •外科修复或置换手术高风险; •LVEF20%~50%; •LVESD≤70mm; •PASP ≤70mmHg; •无右心功能受损[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17mm或S波峰值速度≥10cm/s]; •无重度三尖瓣反流; •经血运重建、CRT或GDMT1~3 个月后仍有严重心力衰竭症状; •瓣膜形态合适; •预期寿命> 1 年
TEER禁忌证: 二尖瓣狭窄; •无法耐受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活动性感染; •解剖结构不适合; •心腔内血栓; •对药物治疗反应差的终末期心力衰竭;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且长期依赖血管活性药物或机械辅助循环支持; •预期寿命 <1年
3
3.1
3.2
4
4.1
TEER的术前影像学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心脏CT及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等检查。其中,TTE和TEE应用最广泛,在TTE和TEE影像质量差或评估不准确时可以采用心脏CT和CMR作为补充。
4.2
推荐选择缩流颈宽度(VCW)、近端等速表面积(PISA)半径、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反流容积(RVol),反流容积分数(RF)、连续多普勒(CW)频谱形态、二尖瓣前向跨瓣血流频谱、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肺静脉血流等作为特异性评价指标,综合评估二尖瓣反流严重程度。
4.3
4.4
(1)麻醉方式和方案:
(3)经心尖TEER的规范流程共有5个步骤(表8)。
5
TEER治疗复杂二尖瓣病变的策略针对交界区病变、宽大脱垂或连枷样病变、Barlow病、瓣叶裂、多瓣膜病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表 9)。
6
6.1 围术期抗栓策略
术前抗栓治疗:
6.2 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
TEER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策略见表10。
7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临床路径(2022版)精简版》编写〕
(本精简版资料刊登于《中国循环杂志》2023年第3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