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2023)要点
(2023-03-02 16:18:54)
标签:
纤维肌痛综合征 |
《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2023)要点
【摘要】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我国尚缺少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临床诊治亦存在诸多难点,制订我国 FMS的诊疗指南势在必行。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纤维肌痛综合征中西医研究学组、首都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病研究所联合牵头发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分级体系及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IGHT),对我国一线医师关注的 FMS的 11个临床问题,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循证推荐意见,旨在推动风湿免疫科、心理科、疼痛科等相关科室高度重视FMS的综合管理及早期识别与干预,早筛查、早评估、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亦称纤维肌痛症,是以慢性弥漫性疼痛、睡眠障碍或无恢复性睡眠、疲劳和认知障碍为核心症状,亦常伴有身体僵硬、感觉异常等躯体症状和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的一种疾病。FMS的患病率约1.3%~8%,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高发年龄为40~60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为21~71,是仅次于骨关节炎的第二大风湿性疾病,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增长趋势。FM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比,FMS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目前我国尚缺少FMS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临床诊断亦存在诸多难点,近期国内报道显示,90%的FMS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并未获得FMS的诊断,首次确诊平均延迟2年,提示在我国 FMS 极易漏诊。
指南形成方法
指南
推荐意见1:
1. 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FMS分类标准:
(1)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全身性疼痛,即分布于躯体两侧、腰的上下部及中轴(颈椎、前胸、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的广泛性疼痛];
(2)18个压痛点中至少有11个部位疼痛。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者即可诊断FMS。如继发于各种风湿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及非风湿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诊断为继发性FMS,否则诊断为原发性FMS。18个(9对)压痛点的部位是:枕骨下肌肉附着点处两侧;两侧斜方肌上缘中点;第5~7颈椎横突间隙前面的两侧;两侧肩胛棘上方近内侧缘的起始部;两侧肱骨外上髁远端2cm处;两侧第2肋骨与软骨交界处的外上缘;两侧臀部外上象限,臀肌前皱襞处;两侧大转子后方;两侧膝内侧脂肪垫关节皱褶线的内侧。检查方法:用拇指按压,按压力约为4kg/cm2,使拇指指甲变白,恒定压力几秒钟;同时使用相同的方法按压前额中部、前臂中部、手指中节指骨、膝关节内外侧等部位作为参照点,以排除伪痛。
2. 201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FMS诊断标准:
(1)WPI:
标记出患者在既往1周出现疼痛的部位,得分为
(2)SSS:
总得分为
FMS的诊断与其他疾病的诊断无关,并不排斥其他疾病的存在,同时满足下述3条标准即可诊断:
(1)WPI≥7且SSS≥5;或WPI 4~6且SSS≥9;
(2)必须存在广泛性的疼痛,5 个区域中至少有4个区域存在疼痛(不包括下颌、胸部和腹部);
(3)弥漫性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
问题2: FMS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推荐意见2:
推荐意见3:
问题4: FMS的治疗原则和目标
推荐意见4:
问题5: 何谓FMS治疗有效
推荐意见5:
问题6: 如何开展FMS患者教育
推荐意见6:
问题 7: 非药物疗法治疗 FM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推荐意见7:
推荐意见9:
1.
2.
3.
4.
推荐意见10:
1. 低强度激光照射疗法:
2. 浸浴疗法:
问题8: FMS患者如何使用中药治疗
推荐意见11:
推荐意见12:
1. 抗惊厥药(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
2. 抗抑郁药(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度洛西汀和米那普伦,三环类——阿米替林):
问题10: 当 FMS患者合并心理疾患时,应如何处理
推荐意见13:
问题11: FMS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推荐意见14:
推荐意见15:
推荐意见16: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纤维肌痛综合征诊疗指南》(2023)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华内科杂志》2023年第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