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2-19 19:18:27)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截至2022年12月29日,全球超过6.5亿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并造成超过665万人死亡。2023年1月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颁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为确保 COVID-19重症患者能够“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降低 COVID-19的重症转化率和病死率,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组织国内感染、呼吸、重症、药学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就 COVID-19抗病毒药物应用相关问题展开调研与讨论,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和我国针对COVID-19的诊疗经验,编写了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1
1.1
1.2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1.3
人群普遍易感。
2
3
4
针对成人,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分型。
4.1
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如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
4.2
持续高热>3d或(和)咳嗽、气促等,但呼吸频率(RR)<30次/min、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影像学可见特征性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表现。
4.3
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且不能以新冠病毒感染以外其他原因解释: 出现气促,呼吸频率≥30次/min;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760/大气压(mmHg)];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h内病灶明显进展>50%。
4.4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5
5.1
抑制病毒复制对控制新冠病毒感染进展至关重要,抗病毒治疗是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应结合患者病程病情,合理选用COVID-19抗病毒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口服COVID-19抗病毒药原则上应尽早使用。推荐使用小分子COVID-19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阿兹夫定、莫诺拉韦以及中和抗体类药物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输注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及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5.2
抗SARS-CoV-2中和抗体产品主要分为三类,抗SARS-CoV-2单克隆抗体、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及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5.2.1
(1)作用机制:
(2)应用指征: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用于治疗轻型和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质量≥40kg)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岁,体质量≥40kg)适应证人群为附条件批准上市。
(3)用法用量: 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单次静脉输注即可完成治疗疗程。治疗 COVID-19的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的剂量分别为1000mg。在输注期间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测,并在输注完成后对患者进行至少1h的观察。
5.2.2
5.2.3
5.3
5.3.1
(1)作用机制: 奈玛特韦和利托那韦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口服新药。奈玛特韦是用于对抗新冠病毒中 3CL蛋白酶抑制剂,对在病毒复制中所必需的病毒蛋白酶Mpro有抑制活性,阻止其裂解病毒多聚蛋白,从而阻止病毒复制。
(2)应用指征: 适应证为发病5d以内的轻型和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人。不推荐应用人群:65岁以下,免疫功能正常,全程接种疫苗,没有重症高风险因素。
(3)用法用量: 奈玛特韦必须与利托那韦同服,如不与托那韦同服,奈玛特韦的血浆水平可能不足以达到所需的治疗效果,食物对药效无影响。推荐剂量为奈玛特韦300mg(150mg×2片)联用利托那韦100mg(100mg×1片),每12小时一次口服给药,连续服用5d。
(4)药物相互作用: 奈马特韦/利托那韦的代谢容易与多种常见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彼此的疗效,因此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不得与高度依赖 CYP3A进行清除且其血浆浓度升高会导致严重和/或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的药物联用,如: 阿呋唑嗪、哌替啶、胺碘酮、普罗帕酮、奎尼丁、伏立康唑、秋水仙碱、利福布汀、鲁拉西酮、氯氮平、喹硫平、麦角衍生物、西沙必利、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西地那非、地西泮、氟西泮、口服咪达唑仑和三唑仑等。
(5)不良反应: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具体不良反应见表1。
5.3.2
(1)作用机制: 阿兹夫定为广谱RNA病毒抑制剂,可抑制新冠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在合成过程中嵌入病毒RNA中,阻断RNA延伸,终止RNA链合成和病毒复制。由于阿兹夫定可在胸腺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富集,显著降低胸腺的病毒载量,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制新冠病毒。因此,阿兹夫定作为一个广谱的RNA病毒抑制剂,可在抗病毒复制和保护免疫两方面发挥作用。
(2)应用指征: 阿兹夫定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COVID-19成年患者。中型感染和居家患者抗原或者核酸检查阳性后,有疾病进展的高风险因素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可以推荐使用。
(3)用法用量: 空腹整片吞服,每次5mg,每日1次,疗程不超过14d。阿兹夫定餐后给药可提高体内暴露程度,应空腹服用。
(4)不良反应: 根据临床试验显示,阿兹夫定组与安慰剂对照组不良事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多为轻度,阿兹夫定用于COVID-19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腹泻、肝功能异常等,偶见血糖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等。其他同类核苷类似物曾有胰腺炎的报道,曾有胰腺炎的患者应慎用阿兹夫定。
5.3.3
(1)作用机制: 莫诺拉韦是核糖核苷类似物EIDD1931的口服生物可利用的异丙酯前药。莫诺拉韦作为RdRp的底物,参与病毒RNA的合成,通过与RdRp活性中心的G或A形成稳定的碱基对,导致病毒RNA复制错误,从 而阻断新冠病毒复制。
(2)应用指征: 适用人群为发病5d以内的轻、中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成年患者。
(3)用法用量: 800mg,每12小时口服1次,连续服用5d。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
5.4
随着新冠病毒持续变异,针对不同靶点的新冠药物研发仍是该领域聚焦重点。
6
COVID-19抗病毒治疗药物用于阻断病毒复制,建议在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后,尽早使用,尤其建议在出现症状后24~48h内使用。65岁以下无基础疾病的症状轻微感染者居家治疗,若患者除了临床症状还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建议尽快使用抗病毒药物;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感染者居家治疗,在出现症状后,尽快使用抗病毒药物。65岁及以上不论有无基础疾病的感染者居家治疗,在出现症状后,尽快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减少重症的发生。同时密切观察感染者的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和神志变化。感染者出现病情变化后尽快前往医疗机构治疗。
7
7.1
新冠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底下,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因此出院后仍需加强居家健康监测。在健康监测过程中,如有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7.2
经过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后的出院患者,可能产生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对疫情的恐惧等,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医务人员和患者居住属地工作人员可通过发放心理健康手册、服务资源宣传页等心理健康工具包,为出院患者提供心理指导和情感支持。
7.3
〔本资料有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3年第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