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器官捐献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2-05 17:21:07)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器官捐献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器官捐献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传播、防控和新冠病毒从捐献者传播到受者的潜在风险及其不确定性等,给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和巨大挑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使用来自新冠病毒感染的捐献者非肺脏器官(肾脏、肝脏和心脏)无论在获取时是否存在症状,传播的风险都很低。推迟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者逝世后的器官捐献时间,待病毒检测阴性后再行捐献,将导致相当数量医学上合移植的器官丢失。为最大限度满足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移植就医需求,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形势及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的临床实践,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及临床研究证据制定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器官捐献专家共识》,旨在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捐献器官的获取和应用提供建议和参考。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对全球经济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改变了医疗卫生的工作格局。疫情传播、防控和新冠病毒从捐献者传播到受者的潜在风险及其不确定性等,给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和巨大挑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使用来自新冠病毒感染捐献者的非肺脏器官(肾脏、肝脏和心脏等)似乎是一种安全的做法,无论在获取时是否存在症状,传播的风险都很低。目前暂无新冠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和捐献器官通过移植传播的直接证据。
1
2
2.1
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开始在全球流行,其在人群中流行和传播过程中基因频繁发生突变。国内外证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肺部致病力明显减弱,临床表现已由肺炎为主衍变为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2.2
2.2.1
2.2.2
2.2.3
新冠病毒感染对可捐献器官的影响
2.2.3.1
2.2.3.2
2.2.3.3
总之,迄今为止,除肺部以外的大部分器官被新冠病毒直接感染和损伤的证据有限,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发生的肺脏之外的实体器官大部分损伤多为重症和死亡病例,可能多是感染导致的系统性损伤的结果,而不是病毒本身的作用。
3
目前,有关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阳性捐献者进行实体器官移植的研究较少。已有的大多数研究结果均表明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捐献者并不会增加受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特别是尚无通过血液和捐献器官通过移植感染新冠病毒的直接证据。
3.1
3.2
3.3
4
新冠病毒为呼吸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和气溶胶传播,到目前为止尚无通过血液和捐献器官通过移植传播的直接证据。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政策,我国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形势及临床防控实践,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及临床应用研究证据,结合器官捐献和移植的工作特点,对感染新冠病毒感染者器官捐献提出以下建议,供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参考。
4.1
建议1:
建议2:
建议3:
建议4:
建议5:
建议6:
4.2 肺脏捐献
建议7:
建议8:
建议9:
总的来说,当前研究的结果支持使用新冠病毒感染者逝世后捐献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进行移植,但在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OPO、捐献医院、移植医院、捐献与移植团队管理、技术和资源配备等因素,肺脏捐献宜慎重并严格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研究新冠病毒感染者器官利用的最佳实践、移植候选者的风险认知和术后处理预案及移植效果预判,为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争取最大移植机会。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器官捐献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器官移植》2023年第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