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器官捐献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2-05 17:21:07)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器官捐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器官捐献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传播、防控和新冠病毒从捐献者传播到受者的潜在风险及其不确定性等,给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和巨大挑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使用来自新冠病毒感染的捐献者非肺脏器官(肾脏、肝脏和心脏)无论在获取时是否存在症状,传播的风险都很低。推迟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者逝世后的器官捐献时间,待病毒检测阴性后再行捐献,将导致相当数量医学上合移植的器官丢失。为最大限度满足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移植就医需求,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形势及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的临床实践,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及临床研究证据制定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器官捐献专家共识》,旨在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捐献器官的获取和应用提供建议和参考。

 

2019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对全球经济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改变了医疗卫生的工作格局。疫情传播、防控和新冠病毒从捐献者传播到受者的潜在风险及其不确定性等,给器官捐献移植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和巨大挑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使用来自新冠病毒感染捐献者的非肺脏器官(肾脏、肝脏和心脏等)似乎是一种安全的做法,无论在获取时是否存在症状,传播的风险都很低。目前暂无新冠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和捐献器官通过移植传播的直接证据。

1  我国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及捐献器官分配的相关政策

  202212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公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国务院联防机制综合组下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新冠病毒感染纳入传染病“乙类乙管”。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继续流行,社会人群中普遍存在新冠病毒感染者,推迟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者逝世后的器官捐献时间,待病毒检测阴性后再行捐献,将导致相当数量医学上适合移植的器官丢失。目前,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要求器官获取组织(OPO)在捐献器官分配前上传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的捐献者器官分配不受限制。

2  捐献者感染新冠病毒的临床特点

2.1  新冠病毒的流行特点

201912月,新冠病毒开始在全球流行,其在人群中流行和传播过程中基因频繁发生突变。国内外证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肺部致病力明显减弱,临床表现已由肺炎为主衍变为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2.2  捐献者感染新冠病毒的临床特点

2.2.1  新冠病毒感染捐献者的定义  在新冠病毒感染之日起14d内,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的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有不可逆脑损伤或符合器官捐献医学标准的循环衰竭者死亡后器官捐献被定义为新冠病毒感染捐献者 ,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核酸检测循环阈值(Ct)值≥35时感染者的传染性很小,不再视为阳性。国际上多项研究已将Ct≥30时视为低病毒载量,Ct<30时高病毒载量 。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捐献者被定义为新冠病毒阴性捐献者。

2.2.2  新冠病毒感染捐献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临床分型  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捐献者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新冠病毒感染捐献者可进行肺泡灌洗液、血以及器官保存液的新冠病毒二代测序,了解血液及器官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指导对捐献者新冠病毒感染的评估和选择、移植受者选择和移植术后管理。

2.2.3 新冠病毒感染对可捐献器官的影响  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器官损害可能多为重型或危重型的炎症反应风暴因子所致,此类患者作为器官捐献者时应慎重。

2.2.3.1  肾脏

2.2.3.2  肝脏

2.2.3.3  心脏

总之,迄今为止,除肺部以外的大部分器官被新冠病毒直接感染和损伤的证据有限,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发生的肺脏之外的实体器官大部分损伤多为重症和死亡病例,可能多是感染导致的系统性损伤的结果,而不是病毒本身的作用。

3  新冠病毒感染者捐献器官移植

目前,有关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阳性捐献者进行实体器官移植的研究较少。已有的大多数研究结果均表明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捐献者并不会增加受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特别是尚无通过血液和捐献器官通过移植感染新冠病毒的直接证据。

3.1  肾移植

3.2  肝移植

3.3  心脏移植

4  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者器官捐献的建议

新冠病毒为呼吸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和气溶胶传播,到目前为止尚无通过血液和捐献器官通过移植传播的直接证据。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政策,我国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形势及临床防控实践,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及临床应用研究证据,结合器官捐献和移植的工作特点,对感染新冠病毒感染者器官捐献提出以下建议,供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参考。

4.1  肝脏、肾脏、心脏等非肺脏器官捐献

建议1:  捐献者14d内有新冠病毒感染史,鼻咽拭子抗原或核酸检测阴性,按照按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正常实施捐献。

建议2:  捐献者感染新冠病毒,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无相关临床病史,按照按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正常实施捐献。

建议3:  捐献者感染新冠病毒,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临床分型为轻型和中型,按照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正常实施捐献。

建议4  捐献者感染新冠病毒,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临床分型为重型,核酸检测低病毒载量(Ct≥30),可按照按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实施捐献。

建议5:  捐献者感染新冠病毒,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临床分型为重型,核酸检测高病毒载量(Ct<30),移植等待者紧急情况下可实施器官捐献;或经抗病毒治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低病毒载量(Ct≥30)或转阴,可按照按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实施捐献。

建议6:  捐献者感染新冠病毒,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阳性,临床分型为危重型,核酸检测高病毒载量(Ct<30),不建议捐献器官;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低病毒载量(Ct≥30),移植等待者紧急情况下可实施器官捐献。

4.2 肺脏捐献

建议7:  捐献者14d内有新冠病毒感染史,鼻咽拭子、肺泡灌洗液抗原或核酸检测阴性,肺部影像学无明显病变,按照按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实施肺脏捐献。

建议8:  捐献者感染新冠病毒,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临床分型为轻型,移植等待者紧急情况下可实施肺脏捐献。

建议9:  捐献者感染新冠病毒,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临床分型为中型或重症,不适合肺脏捐献。

总的来说,当前研究的结果支持使用新冠病毒感染者逝世后捐献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进行移植,但在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OPO、捐献医院、移植医院、捐献与移植团队管理、技术和资源配备等因素,肺脏捐献宜慎重并严格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研究新冠病毒感染者器官利用的最佳实践、移植候选者的风险认知和术后处理预案及移植效果预判,为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争取最大移植机会。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器官捐献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器官移植》2023年第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1.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