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10-27 09:21:28)
标签:
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 |
《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增龄增加。血脂异常是ASCVD及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延缓ASCVD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由于对药物安全性的担忧,老年人群用药不足、停药率高。
血脂异常与基因、年龄、生活方式及环境等因素相关。我国老年人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总体水平低于西方人群,血脂异常以轻、中度增高为主。 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 测对163 641名成人的调查显示,70岁以下成人 LDL-C和T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70岁以后呈降低趋势(表1)。
二、调脂药物用于老年人ASCVD防治的临床证据
(一)
(二)
三、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对老年人血脂管理的推荐
近年,随着老年人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各国血脂管理指南和专家共识不断更新。调脂治疗以LDL-C作为首要干预靶点,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次要干预靶点。
四、中国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管理建议
(一)生活方式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基本措施。主要包括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蔬菜、水果、鱼类、豆类、粗粮、全谷类、坚果及富含植物甾醇、纤维的食物摄入,不提倡老年人过度严格控制饮食和减轻体重。建议老年人坚持规律有氧运动,运动时应注意避免运动导致的损伤和跌倒,有条件者可在运动康复专业医师评估及指导下选择运动方案。
(二)调脂治疗目标及推荐药物
1. 建议老年ASCVD患者积极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于存在心血管病风险的老年人,根据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制定血脂管理目标(详见表2)。
2. 推荐老年ASCVD患者及≤75岁具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
3. 对于年龄>75岁心血管高风险的老年人应进行预期寿命、虚弱状态、合并疾病、肝肾功能、经济因素等综合评估,权衡调脂治疗的获益风险比、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以及个人意愿决定是否使用中低剂量他汀类药物。
4. 老年人使用可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LDL-C未达标时,可加用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
5. TG升高时,首先应排除或纠正继发因素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于ASCVD患者或极高危老年人,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非HDL-C未达标或TG持续升高(2.3~5.6mmol/L)时,可联用贝特类药物或鱼油制剂(优先推荐高纯度EPA)。空腹TG≥5.6mmol/L,应首先降低TG,首选贝特类、鱼油制剂(优先推荐高纯度EPA)治疗。
(三)老年人血脂异常治疗的监测
首先进行生活方式治疗的老年人,应于6~8周复查血脂水平,达标者应继续坚持健康生活方式,3~6 个月复查;如持续达标,每6~12个月复查。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前后 4周复查血脂、肌酶及肝肾功能,服药时应监测有无肌痛、乏力和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应定期随诊。服用他汀后出现肌肉或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应监测肌酶及肝功能。血肌酸激酶(CK)升高超过正常上限4倍或ALT、AST超过正常上限3倍及胆红素升高,应停用或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恢复正常后再次评估他汀类药物的获益/风险,决定是否继续服用他汀或换用其他调脂药物;若需继续使用调脂药物,可更换种类或减少剂量后密切观察。如CK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应立即停用他汀并入院进行水化治疗。3~6个月未达标者,应调整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必要时加用依折麦布或 PCSK9抑制剂,达标后每6~12个月复查。
五、常用的调脂药物及安全性
(一)他汀类药物
1. 药理特性:
2. 安全性:
(1)肝功能异常:
(2)肌损害:
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损害通常与大剂量相关,老年、瘦弱女性、肝肾功能异常、多种疾病并存、多种药物合用及围术期容易发生。部分患者在尚无肌酶升高或肌病发生时即可出现肌痛、乏力等症状,而肌酶升高即使无肌肉症状也不能排除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应排查其他原因导致的肌酶升高,如创伤、剧烈运动、甲状腺疾病、感染、维生素D缺乏、风湿性多肌痛、原发性肌病、线粒体肌病、他汀类药物相关自身免疫性肌病等。由于老年人的肌无力、肌痛也可见于骨关节、肌肉疾病等,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3)CKD:
(4)新诊断糖尿病:
(5)神经系统:
(6)肿瘤:
(二)非他汀类调脂药物
1.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2.
PCSK9抑制剂:
3. 贝特类:
4. 烟酸类:
5. 鱼油制剂(n-3
PUFA):
(三)药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常联用多种药物,需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六、老年人调脂治疗的注意事项
1. 建议充分评估老年人调脂治疗的获益/风险、根据个体特点选择药物。对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生理年龄、心血管危险分层、肝肾功能、伴随疾病、合并用药、营养状态、虚弱状态、预期寿命等,衡量利弊后确定是否使用调脂药物,不推荐虚弱或预期寿命有限的老年人进行调脂治疗。
2.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性改变导致肌肉萎缩、肌力减弱,调脂药物可导致或加重肌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并增加跌倒风险。女性、体型瘦小、CKD、围术期、血容量低、重症感染、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老年人发生肌病的风险增加。
3.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大而增加,多数老年人使用中、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即可使LDL-C达标;应从小或中等剂量开始并根据疗效调整剂量,他汀类不耐受时可减少剂量或换用不同类型的他汀类药物;服用可耐受剂量的他汀类LDL-C不能达标时,可加用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对于服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后TC或LDL-C迅速降低的老年人,应排查是否患有肿瘤及其他消耗性疾病。
4.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联用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应选择在体内代谢途径不同的药物。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调脂药物合用时,可增加肝脏及肌肉损伤等风险,需关注老年人的个体特点及耐受性,避免大剂量联用并监测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5. 调脂药物应坚持长期使用,无特殊原因不应停药。停药后血脂升高甚至反跳,使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明显增加。
总之,调脂治疗是防治老年人ASCVD的重要措施。LDL-C是首要的治疗目标,非HDL-C是次要目标。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基本措施,他汀类药物是首选的调脂药物。建议充分评估调脂治疗的利弊,根据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及个体特点合理选择调脂药物。推荐老年人使用低、中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当使用可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LDL-C不达标时,可加用依折麦布或/和PCSK9抑制剂。 当ASCVD或极高危老年患者 LDL-C达标而TG升高时,可加用贝特类药物或/和鱼油制剂(优先推荐高纯度 EPA)。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内科杂志》2022年第10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