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56.《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10-27 09:21:28)
标签:

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

《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增龄增加。血脂异常ASCVD及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延缓ASCVD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由于对药物安全性的担忧,老年人群用药不足、停药率高。

    一、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

血脂异常与基因、年龄、生活方式及环境等因素相关。我国老年人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总体水平低于西方人群,血脂异常以轻、中度增高为主。 中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监 测对163 641名成人的调查显示,70岁以下成人 LDL-CT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70岁以后呈降低趋势(表1)。

二、调脂药物用于老年人ASCVD防治的临床证据

(一)  他汀类药物防治老年人ASCVD的临床证据

(二)  非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用于老年人的临床试验

三、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对老年人血脂管理的推荐

近年,随着老年人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各国血脂管理指南和专家共识不断更新。调脂治疗以LDL-C作为首要干预靶点,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次要干预靶点。

四、中国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管理建议

(一)生活方式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基本措施。主要包括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蔬菜、水果、鱼类、豆类、粗粮、全谷类、坚果及富含植物甾醇、纤维的食物摄入,不提倡老年人过度严格控制饮食和减轻体重。建议老年人坚持规律有氧运动,运动时应注意避免运动导致的损伤和跌倒,有条件者可在运动康复专业医师评估及指导下选择运动方案。

(二)调脂治疗目标及推荐药物

1. 建议老年ASCVD患者积极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于存在心血管病风险的老年人,根据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制定血脂管理目标(详见表2)。

2. 推荐老年ASCVD患者及≤75岁具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

3. 对于年龄>75岁心血管高风险的老年人应进行预期寿命、虚弱状态、合并疾病、肝肾功能、经济因素等综合评估,权衡调脂治疗的获益风险比、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以及个人意愿决定是否使用中低剂量他汀类药物。

4. 老年人使用可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LDL-C未达标时,可加用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

5. TG升高时,首先应排除或纠正继发因素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于ASCVD患者或极高危老年人,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非HDL-C未达标或TG持续升高(2.35.6mmol/L)时,可联用贝特类药物或鱼油制剂(优先推荐高纯度EPA)。空腹TG≥5.6mmol/L,应首先降低TG,首选贝特类、鱼油制剂(优先推荐高纯度EPA)治疗。

(三)老年人血脂异常治疗的监测

首先进行生活方式治疗的老年人,应于68周复查血脂水平,达标者应继续坚持健康生活方式,36 个月复查;如持续达标,每612个月复查。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前后 4周复查血脂、肌酶及肝肾功能,服药时应监测有无肌痛、乏力和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应定期随诊。服用他汀后出现肌肉或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应监测肌酶及肝功能。血肌酸激酶(CK)升高超过正常上限4倍或ALTAST超过正常上限3倍及胆红素升高,应停用或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恢复正常后再次评估他汀类药物的获益/风险,决定是否继续服用他汀或换用其他调脂药物;若需继续使用调脂药物,可更换种类或减少剂量后密切观察。如CK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应立即停用他汀并入院进行水化治疗。36个月未达标者,应调整他汀类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必要时加用依折麦布或 PCSK9抑制剂,达标后每612个月复查。

五、常用的调脂药物及安全性

(一)他汀类药物

1. 药理特性:  目前常用的他汀中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匹伐他汀为亲脂性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为亲水性他汀类药物(详见表3)。血脂康由粳米接种红曲菌发酵精制而成,含洛伐他汀等13种他汀同系物及不饱和脂肪酸、甾醇和少量的黄酮类物质等。常用剂量为1.2 g/d0.6g2/d),含洛伐他汀10 mg。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与食物同服更容易吸收,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和匹伐他汀不受食物影响,普伐他汀与食物同服减少吸收。由于肝内胆固醇的合成在夜间达到高峰,氟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半衰期较短,建议晚间服用;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半衰期较长,可在任何时间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降低LDL-C幅度见表4

2. 安全性:

1肝功能异常:  他汀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ALT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的发生率 0.5%2.0%,严重肝损害发生率 0.001%,多发生在用药后的3个月内。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常规剂量时较少发生肝功能异常,使用大剂量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增高。他汀类药物禁用于活动性肝病、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急性肝衰竭、不明原因转氨酶持续升高和任何原因转氨酶升高超过3倍正常上限的患者。慢性肝病不是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禁忌证。国际指南不推荐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常规监测肝酶,但我国约有2 000万~3 000万人患慢性乙型肝炎,故推荐监测肝酶。

2肌损害:  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损害:  肌损害表现为肌痛或乏力等症状伴CK增高,发生横纹肌溶解时CK≥正常上限10倍,严重时可超过正常上限40倍。横纹肌溶解是他汀相关的最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为严重肌痛、肌肉坏死,肌红蛋白尿可导致急性肾损伤和死亡。他汀类药物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约0.01%,有研究显示老年人较普通人群发生横纹肌溶解的风险高4倍。

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损害通常与大剂量相关,老年、瘦弱女性、肝肾功能异常、多种疾病并存、多种药物合用及围术期容易发生。部分患者在尚无肌酶升高或肌病发生时即可出现肌痛、乏力等症状,而肌酶升高即使无肌肉症状也不能排除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应排查其他原因导致的肌酶升高,如创伤、剧烈运动、甲状腺疾病、感染、维生素D缺乏、风湿性多肌痛、原发性肌病、线粒体肌病、他汀类药物相关自身免疫性肌病等。由于老年人的肌无力、肌痛也可见于骨关节、肌肉疾病等,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3CKD:  用药过程中关注肾功能变化。

4新诊断糖尿病:  推荐老年ASCVD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并监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5神经系统:  若在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新发神经系统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应评估是否为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停药观察。

6肿瘤:  2019CTT荟萃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未增加各年龄亚组肿瘤发生率及死亡风险。有观察性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降低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胰腺癌等风险。

(二)非他汀类调脂药物

1.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依折麦布通过抑制胆固醇转运蛋白NPC1L1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降低 LDL-C15%22% ,常用剂量为510mg/d。依折麦布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头痛、腹痛、腹泻、腹胀、乏力及肝酶异常。

2. PCSK9抑制剂:  PCSK9抑制剂通过抑制循环中PCSK9 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LDLR)的结合,阻止PCSK9 介导的 LDLR降解,促进LDL-C清除,平均降低LDL-C 60%,减少心血管事件。依洛尤单抗常用剂量为140mg/2周或420 mg/4周,阿利西尤单抗常用剂量为75150mg/2周。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不适、过 敏反应和流感样症状。

3. 贝特类:  贝特类药物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和脂蛋白脂酶降低TG、升高HDL-C,降低TG 20%50%。常用非诺贝特,常用剂量200mg/d。常见不良反应如肌病、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及皮疹,可导致血肌酐升高、eGFR下降,通常可逆,CKD 患者使用时应调整剂量。

4. 烟酸类:

5. 鱼油制剂(n-3 PUFA):  鱼油制剂36g/d 降低 TG 30%50%。鱼油制剂常见不良反应为嗳气、恶心、鱼腥味等,大剂量鱼油可能增加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

(三)药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常联用多种药物,需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六、老年人调脂治疗的注意事项

1. 建议充分评估老年人调脂治疗的获益/风险、根据个体特点选择药物。对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生理年龄、心血管危险分层、肝肾功能、伴随疾病、合并用药、营养状态、虚弱状态、预期寿命等,衡量利弊后确定是否使用调脂药物,不推荐虚弱或预期寿命有限的老年人进行调脂治疗。

2. 随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性改变导致肌肉萎缩、肌力减弱,调脂药物可导致或加重肌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并增加跌倒风险。女性、体型瘦小、CKD、围术期、血容量低、重症感染、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老年人发生肌病的风险增加。

3.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大而增加,多数老年人使用中、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即可使LDL-C达标;应从小或中等剂量开始并根据疗效调整剂量,他汀类不耐受时可减少剂量或换用不同类型的他汀类药物;服用可耐受剂量的他汀类LDL-C不能达标时,可加用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对于服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后TCLDL-C迅速降低的老年人,应排查是否患有肿瘤及其他消耗性疾病。

4.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联用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应选择在体内代谢途径不同的药物。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调脂药物合用时,可增加肝脏及肌肉损伤等风险,需关注老年人的个体特点及耐受性,避免大剂量联用并监测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5. 调脂药物应坚持长期使用,无特殊原因不应停药。停药后血脂升高甚至反跳,使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明显增加。

总之,调脂治疗是防治老年人ASCVD的重要措施。LDL-C是首要的治疗目标,非HDL-C是次要目标。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基本措施,他汀类药物是首选的调脂药物。建议充分评估调脂治疗的利弊,根据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及个体特点合理选择调脂药物。推荐老年人使用低、中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当使用可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药物LDL-C不达标时,可加用依折麦布或/PCSK9抑制剂。 当ASCVD或极高危老年患者 LDL-C达标而TG升高时,可加用贝特类药物或/和鱼油制剂(优先推荐高纯度 EPA)。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内科杂志》2022年第10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2.10.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