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52.《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10-25 09:24:04)
标签:

高血压患者

血压季节性变化

《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1 前言

血压是最为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健康人血压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持续波动。血压变异是在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遗传特质,目的在于使人体更好适应外部环境与内稳态的变化,保障机体在内外环境变化过程中维持全身组织器官适度的血液灌注压力。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是常见临床现象,通常表现为秋冬高,春夏低。对于普通人群,血压季节性变化不会造成病理损伤,无需治疗。但对于有些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 变化可能有重要临床意义。冬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在夏季出现血压过度下降。夏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冬季血压可能明显上升,甚至超过目标值。类似波动也可能出现在从寒冷到炎热地区或反向旅行者身上。

  血压的季节变化容易受外部环境(气温、声、光、气压、湿度等)以及情绪与作息规律 的影响,其中气温 的变化对血压的影响尤其需充分重视。我国受季风性气候影响,冬夏气 温差异很大,大部分地区年气温差较大。另外我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形成多种多样气候。重视血压季节性变化对我国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

季节性变化对血压的影响

2.1  季节对血压波动的影响

    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的人群血压均存在季节性波动,通常情况下,冬季血压较夏季血压显著升高,高血压患者需加强关注血压变化,选择合理的降压方案以提高血压达标率。

2.2  季节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季节变化不仅可影响血压水平,对血压的昼夜节律特征也有明显影响。与夏季相比,冬季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大,杓型或深杓型血压节律占比更高。有研究显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风险密切相关,并且其相关性可能独立于血压水平之外,因而血压昼夜节律出现异常同样值得关注。

3 血压季节性变化与心血管预后的关系

  寒冷季节心血管事件增加与血压波动密切相关,其最可能的机制与冬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水平增高有关。

3.1  血压季节变化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

  全球不同地区,季节变化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有一定程度影响。在四季分明的国家和地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季节性波动更显著。通过对15个国家的受试者237979人的研究,Marti-So-ler等发现血压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季节变异性与心血管病死亡率相关。

3.2  易受血压季节性变化影响,导致不良心血管预后的人群

3.2.1  老年高血压患者

3.2.2  CKD患者

3.3  考虑季节变化带来血压异常波动的注意事项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季节交替时高血压患者呈现血压较大波动,应首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细致体格检查,排除影响血压波动的其他原因,如确认血压波动是由季节变化或环境气温改变所致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适当处理。

  同时,考虑血压的季节性波动时应排除以下因素: 使用了降低或升高血压的其他药 物;合并感染;脱水;减重;频繁大量饮酒;食盐摄入量明显减少所致血压下降;治疗依从性差;排除因其他疾病所致血压变化。

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策略

4.1  加强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的季节性变化幅度

   关于家庭血压监测的建议:

1)高血压患者应在每年进入初期夏季和冬季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尤其是气温大幅变化的换季期间,观察评估血压随外界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情况,当血压出现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咨询医生。

2)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每日早、晚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min后,测 量23次,间隔1min,记录并取多次测量平均值为当次血压值,早上血压测量应于起床后 1h内、服用降压药前、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进行。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后、睡觉前进行。不论早晚,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并记录起床、睡觉、三餐及服药时间。

3)家庭血压监测如无专业指导与配套的系统服务,可能导致患者频繁监测血压,产生对血压变化的焦虑,医生应加以关注。

4)心房颤动患者在心律失常发作期间或持续存在时,家庭血压监测值往往低于实际血压水平。

在血压的季节性变化中,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发现季节变化带来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及时发现夜间高血压,尤其是夏季夜间高血压的发生。

关于动态血压监测的建议:

1)建议在有条件的医院或社区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动态血压监测项目。

2)高血压患者尤其已知血压水平随季节变化波动的高血压患者,或血压容易随季节变化波动的患者,包括老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CKD、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每年在夏季和冬季至少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及时了解昼夜血压波动情况,警惕夜间血压升高。

4.2  灵活调整降压方案,血压全程、全面达标

4.2.1  降压目标值  我国现行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降压目标值仍推荐血压<140/90mmHg,中国人群的血压目标值是否需要调整,有待于专家论证。本共识建议降压目标值可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有研究显示,若患者耐受良好,将收缩压调整到110130 mmHg可以得到更多临床获益。

4.2.2  灵活调整降压药,确保血压全程、全面达标  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普遍存在,且与高血压预后密切相关,提示临床需要灵活调整降压药治疗方案。高血压患者在冬季气温降低时可能出现血压大幅升高的季节性波动,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合并CKD的高血压患者。这可能成为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因素之一,所以应加强冬季血压监测,发现血压有显著升高者,应及时就医,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可上调药物剂量或种类,强化降压,争取实现血压及早达标。

    冬季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夏季可能出现低血压症状。如发现血压下降幅度较大,且伴有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同时应加测24h动态血压,以避免遗漏可能的夜间血压升高,防止下调药物剂量造成夜间血压不达标。

4.2.3  季节交替时提前干预,避免血压季节性变异幅度过大  基于此,2020ESH血压季节性变化专家共识建议在季节变化来临前早期调整药物治疗。因此,建议对于既往冬季降压困难、血压不达标的患者,或夏季血压过低、出现黑蒙或晕眩或产生血压相关肾脏不良事件的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可考虑在冬夏来临前早期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同时,我们也期待不远的未来有更多高质量的中国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

4.2.4  关注候鸟式生活方式对血压变异的影响  除了季节变化本身对血压波动的影响外,“候鸟式”生活方式及其对血压与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也是很值得关注的一种现象对于这些个体,在远途旅行前后数周内应注意增加血压测量,及时了解血压变化。若出现血压大幅度波动,需适时调整降压治疗强度,避免因环境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改变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5 共识推荐意见要点

  综上所述,本共识针对血压季节性变化优化临床管理的要点如下:

  1)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普遍存在,这一变化与高血压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因此我们应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季节性变化的管理。

  (2)季节交替时应加强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或家庭血压监测。

  (3)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CKD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既往血压季节性变化较大的患者,应在季节交替时加强诊室血压、家庭血压监测,并结合24h动态血压进行评估。

  (4)对于冬季血压升高显著的患者,医生应排查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如确定为血压季节性变化引起的血压异常升高,可根据患者情况及时灵活调整降压药种类和剂量,对于调整用药仍难以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可考虑在来年夏秋交接时节提前增加治疗强度。

  (5)患者在夏季血压低于推荐目标值,并且确定其为季节性变化带来的血压异常波动的情况下,应充分评估其耐受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调药,若需减药或减量时,应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预防夜间高血压。

  (6)基于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情况,医生可选择可灵活调整的降压药治疗方案,同时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

6 结束语

血压季节性变化普遍存在,血压季节性变化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已有许多不同类型研究,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但目前,关于血压季节性变化时调整降压药的治疗策略仍不明确。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年第9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2.10.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