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特利加压素在肝硬化并发症临床应用的实践指导(2021版)》要点
(2022-10-24 15:56:40)
标签:
特利加压素肝硬化并发症 |
《特利加压素在肝硬化并发症临床应用的实践指导(2021版)》要点
肝硬化在全球死亡原因排名中居第11位,2017年全球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达1060万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达1.12亿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增高,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且伴有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加重,进而导致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HRS)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特利加压素已被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HRS等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对特利加压素的最佳剂量、疗程、停药时机,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等问题仍存有争议。
1 共识的形成方法
2 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机制
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主要作用于V受体,主要包括V1和V2受体。V1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和子宫平滑肌细胞,被激活后促使血管和子宫平滑肌收缩,提高血管阻力和子宫收缩力。血管加压素通过激活V1受体升高血压,减少内脏血流,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心输出量。V2 受体主要分布在肾脏集合管基底侧,血管加压素通过激活V2受体,促使水通道蛋白合成,并嵌入肾脏集合管管腔侧的细胞膜,使集合管对“自由水”的通透性增高,增加了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发挥抗利尿作用。临床上应用的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主要包括垂体后叶素、抗利尿激素(精氨酸加压素)、去氨加压素和特利加压素(甘氨酸加压素)。其中,垂体后叶素和特利加压素对V1受体选择性较强,常用于内脏出血的止血;而抗利尿激素和去氨加压素对V2 受体选择性较强,常用于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由于垂体后叶素更易引起不良反应,目前常用于治疗肝硬化并发症的加压素类似物为特利加压素。
3
3.1
指导声明1:
指导声明2:
指导声明3:
3.2
指导声明4:
3.3
指导声明5:
3.4
指导声明6:
3.5
指导声明7:
3.6
指导声明8:
3.7
指导声明9:
4
指导声明10:
4.1
4.2
4.3
4.4
4.5
5
(1)肾功能不全显著影响肝硬化伴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未来应进一步探讨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伴急性消化道出血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2)特利加压素可显著改善肝硬化伴1型HRS患者的肾功能,但对此类患者生存的影响尚存争议。(3)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可显著影响预后。未来应阐明特利加压素预防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药物用法用量。(4)早期监测和预防特利加压素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大大提高其用药安全性,有助于进一步推广其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未来应进一步探讨如何监测、预防和处理特利加压素相关不良反应。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特利加压素在肝硬化并发症临床应用的实践指导(2021版)》编写〕
(本指导意见刊登于《中国防痨杂志》2022年第9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