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中国女性乳腺癌预防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09-06 09:36:33)
标签:
女性乳腺癌预防 |
《中国女性乳腺癌预防专家共识》(2022)要点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平均每1.8s就有1例新确诊患者,2020年已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患病率最高的癌症。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患病率逐年增高,2020年新增数量高达41.6万例,占新发癌症患者总数的9.1%、占女性新发癌症的 19.9%,也是中国女性患病率最高的癌症。伴随着患病率的上升,我国乳腺癌的病死率也逐年上升,2003年为4.87/10万、2015年为6.67/10万,至2020年上升为9.50/10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治疗的各种指南、新药不断出现,但如何通过科学的预防手段降低乳腺癌的患病率,从根本上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乳腺癌的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通过控制病因或危险因素预防乳腺癌的发生,是最积极、最根本的预防手段。
二级预防是指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即通过普查,尽早发现疾病线索,并在其症状出现或临床诊断前终止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
三级预防即康复预防,主要为确诊患者提供各种治疗手段,提高生存率及康复率,包括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减少术后疼痛及其他并发症等。目前关于乳腺癌的各种治疗指南,广义上均属于三级预防的范畴。
二、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一)不可改变危险因素
1.
遗传因素:
2.
不可改变的非遗传因素:
(二)潜在可改变危险因素
1.
生育:
2.
激素替代治疗(HRT):
3.
糖尿病:
4.
对潜在可改变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三)可改变危险因素
1.
肥胖:
2. 长期吸烟喝酒:
3. 射线暴露:
4.
对可改变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三、风险评估模型及风险人群定义
(一)风险评估模型
(二)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结合 NCCN、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相关文献,专家组建议对中国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定义如下: (1)明确的乳腺癌遗传倾向,即有一级亲属50岁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2个二级亲属患乳腺癌或卵巢癌;一级亲属携带BRCA突变型基因;(2)既往经乳腺活检证实为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3)30岁前有胸部放疗史;(4)Gail模型评估的高危人群(≥1.67%)。
四、药物预防
(一)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
SERM包括他莫昔芬(TAM)、雷洛昔芬(RAL)等。TAM 是目前最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对伴有乳腺不典型增生的女性更为有效。
(二)芳香化酶抑制剂(AI)
专家组建议在告知充分的前提下,绝经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以预防性使用AI,但应定期进行骨密度及血脂监测。
其他药物:
(1)二甲双胍:
(2) 阿司匹林:
(3)双膦酸盐:
(4)他汀类:
五、手术预防
手术预防乳腺癌是指针对特定的乳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双乳预防性切除(BRRM)、双侧输卵管-卵巢预防性切除(RRSO)、对侧乳房预防性切除(CRRM)等,NCCN 建议在乳腺癌的高危人群中,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干预,尤其是BRCA1/2突变基因的携带者。
1.
NCCN建议携带BRCA1/2的高危群体行 BRRM,但还需结合患者的年龄、家族史、预期寿命等综合考虑。
专家组建议在经过充分沟通后,如患者意愿强烈,在已完成生育的BRCA1/2突变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可考虑行BRRM。
2.
因为BRCA1突变型患者的乳腺癌高发年龄(50~59岁)<BRCA2型(60~69岁),专家组建议在经过充分沟通后,如患者意愿强烈,在完成生育后的BRCA1基因突变携带者可考虑在35~40岁行RRSO,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可考虑在45~50行RRSO,绝经前行RRSO 的患者可通过短期HRT缓解绝经期症状。
3. CRRM:
专家组建议已患单侧乳腺癌的上述高危患者,在经过充分沟通后,如患者意愿强烈,可考虑行CRRM。
六、展望及后续工作
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乳腺癌的患病率持续增长,相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指南,编写适合中国国情的乳腺癌预防共识是当前迫切的需要。本共识在查阅大量文献证据的基础上,重点对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归纳,期望对广大女性和科普、健康机构有所指导。在将来的工作中,乳腺专业委员会将继续以乳腺癌的预防、早诊、早治为重点,开展更加细致的工作,对乳腺癌预防共识进行逐步的完善和补充。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女性乳腺癌预防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研究型医院》2022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