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股腘动脉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08-11 08:46:07)
标签:
股腘动脉闭塞症 |
《股腘动脉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在下肢动脉疾病(LEAD)中,股腘动脉闭塞症约占47%~65%。股腘动脉闭塞症可造成间歇性跛行、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肢体乃至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合理选择股腘动脉闭塞症的治疗适应证、正确选择恰当的治疗技术和器械、提高治疗的规范性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因素。鉴于中国人群股腘动脉的解剖特点、国内外治疗器械的差异和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色,亟需提出适合中国人群特点的诊疗规范推荐意见,从而为国内血管外科医师提供最新的临床实践依据。
1
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LEAD患者人数为20 200万人, 且在过去的10年增长了13.1%~28.7%。一项纳入4055名60岁以上中国人群研究中,男性和女性LEAD患病率分别为2.9%和2.8%。目前,中国≥80岁高龄老人正以每年 5% 速度递增,LEAD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对于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的人群,即个人或家族成员有心脑血管疾病或LEAD史者,如果有下肢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建议常规进行筛查。
·确诊LEAD 患者临床分期建议使用Fontaine分期或 Rutherford分级。
2
推荐
·详尽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对明确 LEAD诊断至关重要。
·对于有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者,建议先采用无创血管动力学或形态学检查,如ABI 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为进一步明确病变程度,推荐进行CTA、MRA或DSA检查,以方便提供血运重建的解决方案。
·临床上对于有间歇性跛行症状的患者,需注意和其他血管免疫性疾病、血管炎性疾病以及来自神经源性跛行和静脉性跛行等进行鉴别。
3
3.1
股总动脉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分为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前者在股三角内、缝匠肌深面向下至大腿中下段进入大收肌腱裂孔和股骨组成的收肌管内,称为收肌管段,穿过收肌管出口后延伸为腘动脉。腘动脉又以膑骨上缘和胫骨内外侧髁连线自上而下分为P1、P2和P3 段。
3.2
股腘动脉在不同体位时产生的生物力学变化主要有轴向短缩、弯曲和扭转,并还承受着下肢肌肉运动时产生的径向压缩力。
·了解下肢运动过程中股腘动脉生物力学特点及形变情况,有助于股腘动脉闭塞症手术方法和器械的合理选择,从而提高中远期疗效。
·股腘动脉闭塞症的TASC分级和GLASS分级系统对于规范治疗、统一评估标准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本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标准化。
4
4.1
多数无症状或仅有轻、中度间歇性跛行的患者,通过对其原发病的控制、改变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通过行走锻炼及药物治疗就可以控制或改善症状。尤其是医生指导下的行走锻炼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间歇性跛行症状,可以作为接受血运重建治疗前的首选治疗方案。
·对于轻、中度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应严格戒烟,医生指导下的行走锻炼是首选治疗。
·控制并治疗心血管疾病相关高危因素,如降糖、调脂、降压治疗。单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适合所有症状性LEAD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应>1个月,并可酌情延长。
4.2
手术适应证:
手术禁忌证:
4.2.1
4.2.1.1
4.2.1.2
4.2.1.3
4.2.1.4
4.2.1.5
4.2.2
4.2.3
4.2.4
推荐
·就血运重建手术而言,Fontaineb期或Rutherford 级(即跛行距离<200m)以上的间歇性跛行是相对适应证,静息痛和肢端组织的缺血坏死等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表现是绝对适应证。鉴于股腘动脉闭塞症治疗的复杂性(方法和器械选择多、再狭窄率相对较高等),严格掌握手术治疗适应证至关重要。
·腔内治疗微创、易耐受,适合高龄、并存疾病多的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可以作为首选手术治疗方式。
·腔内治疗需重视病变性质的评估,并根据不同病变选择不同的开通、血管准备和管腔维持的方法和器械。应熟悉和了解不同方法和器械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外科开放手术,尤其是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的通畅率仍然优于腔内治疗,对于相对年轻、病变复杂者可以选择应用。
·股动脉分叉等特殊部位病变或腔内技术不完备时可以采用杂交手术方式。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股腘动脉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循环杂志》2022年第7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