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可乐定控释贴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07-15 08:15:26)
标签:
可乐定控释贴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 |
《可乐定控释贴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2)要点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国高血压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约有23.2%(2.445亿)的中国成年人患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46.9%和40.7%,仅有 15.3%的患者得到控制。在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不断增多,但控制率仍有待提升。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手段。近期国内外高血压指南推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CCB)、利尿剂及β阻滞剂作为高血压初始及维持治疗的选择,且强调使用长效降压药物联合治疗。然而,受个人及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口服降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总体不高。
当前可乐定控释贴剂的临床应用尚缺乏系统性指导意见,为规范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特编写本共识,供临床参考。
1
可乐定是一种咪唑啉衍生物,化学名称为[2-(2,6-二氯苯基)亚氨基]咪唑烷。降压机制较为复杂,包括:刺激延髓背侧核突触后膜的脑干α2-肾上腺受体,导致交感神经冲动从中枢神经系统传出减少,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及肾血管阻力,降低心率和血压。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激动延髓腹外侧嘴部的咪唑啉受体,降低外周交感张力;刺激外周交感神经突触前膜的α2受体及其相邻的咪唑啉受体,引起负反馈而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2
可乐定口服易被吸收,30~60min血药浓度达到峰值,血浆半衰期6~13h。降压效应在给药后3~5h达峰,持续8~12h。可乐定控释贴剂在国内上市有2.5、5.0mg两种规格。将可乐定控释贴剂贴在胸部或上臂外侧皮肤表面,可获得最佳吸收。最佳的透皮控释给药系统可提供7d内恒定的可乐定剂量,并在第1~2天内达到峰值效应。
3
4
可乐定可能会增强酒精、巴比妥类药物或其他镇静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同时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会削弱可乐定的降压作用,必要时需增加可乐定的剂量;同时服用抗精神病药,则可能诱发或加剧直立性调节障碍 (例如直立性低血压、头晕、疲劳)。影响窦房结功能或房室结传导的药物(例如洋地黄、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与可乐定同时使用的患者应监测心律和心率。
5
使用方便:每周1次,提高治疗依从性。生物利用度高:药物透皮控释,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降压平稳、持久:药物恒速释放,维持7d。
6
7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既往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服用降压药物依从性差者。有减少降压药物服用数量及用药频次等特殊需求的患者。因疾病(如胃肠道疾病、吞咽困难等)不能服用降压药物或不愿意服用降压药物者,可以作为替代治疗。
8
可乐定控释贴剂常用有2.5、5.0mg两种规格。使用时,将可乐定控释贴剂贴在胸部、上臂及耳后乳突干燥皮肤表面,以利于吸收。贴剂每周(7d)更换1次,贴在不同部位,以减少皮肤反应。单剂量2.5mg可乐定控释贴剂使用后降压效果不佳时,可另外增加1贴或更换为5.0mg规格,贴在不同部位;或联合使用其他降压药物。可乐定控释贴剂具有一定程度防水作用,通常可以耐受普通淋浴,但应避免长时间浸泡及搓洗以防止脱落。如贴片因遇水或出汗脱落,建议重新更换。贴剂使用过程中,如有局部皮肤刺激、充血,可更换部位观察。如不耐受,应及时去除并就医。
可乐定控释贴剂通常在使用后1~2d血药浓度达峰并逐渐稳定,不适用于高血压急症患者。如拟从其他口服药物单药或联合治疗转换为可乐定控释贴剂治疗,原药物可与贴剂重叠使用(必要时减量使用)数天,直至可乐定发挥作用并使血压平稳。自主神经功能衰退合并卧位高血压患者,使用可乐定控释贴剂证据有限。确需使用者应严密监测,避免低血压的发生。虚弱体质、孕妇、哺乳期妇女、高空作业者、对可乐定贴剂过敏者不宜使用。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可乐定控释贴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慢性病学杂志》2022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