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尘肺病肺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要点
(2022-07-12 08:12:02)
标签:
尘肺病肺康复 |
1
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一般来说,早期尘肺病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肺功能也多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以胸痛、呼吸困难为主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系统症状,目前仍没有药物或措施可以明确有效地延缓或阻断肺纤维化的进展。
尘肺病患者由于长期吸入矿物性粉尘,呼吸系统的清除和防御机制受到严重损害,加之尘肺病慢性、进行性的特点,患者的抵抗力明显降低,常常发生各种并发症/合并症,如呼吸系统感染、气胸、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合并症对尘肺病的治疗、病情进展和预后康复均会产生重要影响,也是患者超前死亡的直接原因。
尘肺病是一个慢性长期的病程,应以慢性病防治为基本防治原则,即实行全面的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合并症,开展在医疗指导下的以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训练、人人参与的全面的肺康复行动,以达到减轻尘肺病患者痛苦,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程度,延长患者寿命的目的。
2
肺康复也称呼吸康复,是在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以维护、改善和提高肺功能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包括医学的、社会的、家庭的、全方位的综合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的社区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不良生活习惯干预,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心理干预和以呼吸保护和呼吸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旨在改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状况,同时提高利于健康的长期行为依从性。
3
对尘肺病患者实施系统、全面、持续的肺康复治疗,其流程是在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订肺康复计划和方案、实施肺康复、评价肺康复效果、调整和修改肺康复方案、再实施、再评估这样一个往复循环的链状管理模式(或闭环管理,即始于评估,止于评估)。
3.1
3.1.1
3.1.2
3.1.3
(1)咳嗽与咳痰。
(2)胸痛。
(3)呼吸困难。
3.2
3.2.1
(1)6min步行试验。
(2)心肺运动测试。
(3)肌力、肌张力的评估。
(4)平衡能力评估和柔韧性评估。
3.2.2
(1)呼吸肌力量。
(2)呼吸肌耐力。
3.3
肺功能测试是非常重要的评估指标,用以判断尘肺病肺损伤的程度、类型和对运动的耐受程度,是康复医师制订个性化康复方案的重要依据(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正常值以及肺功能障碍的评估详见补充材料附件6及补充材料表S4~S9)。
3.3.1
(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通气功能是评价早期尘肺病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和代偿功能分级的基本依据。
(2)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指肺组织扩张受限引起肺容量减少而不伴有气体流量下降。典型肺功能特征为深吸气量(IC)下降,导致 VC、TLC下降,残气量相对增高,功能残气量(FRC)减少,MVV下降。
(3)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同时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改变。
3.3.2
3.3.3
小气道功能检查是为了发现常规肺功能检查不能发现的早期小气道病变。
3.3.4
3.4
3.4.1
3.4.2
3.4.3
3.4.4
3.4.5
3.5
生活质量评估是多维度的评价,包括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独立生活和活动能力、社会人际关系、工作和生活环境等,还需要考虑相应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
3.6
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是指个人每天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所进行必要活动的能力。通常分为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B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
3.7
3.7.1
3.7.2
3.8
对于尘肺病患者的营养评估,可有针对性地对个体的饮食进行指导,将有助于肺康复的实施。
3.9
睡眠评估是肺康复患者评估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估患者的睡眠状况,改善睡眠状态促进健康,是康复的内容之一。
3.10
在吞咽过程中,食物通过咽-食管遇到阻碍,通过不顺畅或不能通过称为吞咽障碍。
3.11
理想情况下,均应结合每位尘肺病患者自身状况制订个体化肺康复计划。
3.11.1
3.11.2
3.12
3.12.1
3.12.2
3.12.3
4
4.1
4.1.1
4.1.2
4.1.3
4.1.4
4.2
氧疗是减轻呼吸困难最有效、最基本的康复治疗干预措施,肺康复中氧疗的合理应用,可使患者增加活动能力和运动耐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住院的需要。
4.2.1
4.2.2 呼吸肌训练联合氧疗 在呼吸肌耐力训练的同时给予氧疗,能有效解决呼吸肌耐力训练存在易疲劳、无法坚持的问题,提高呼吸肌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2.3 心理介入治疗联合氧疗
4.2.4 家庭氧疗 正确的家庭氧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提高生存率。
4.3 呼吸训练
呼吸训练是通过各种控制性呼吸技术来改变患者的异常呼吸模式,以获得最有效的呼吸方式,从而改善通气,提高咳嗽效率,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保持或改善胸廓活动度,促进放松,教育患者处理呼吸急促,增强患者整体呼吸功能。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4
常见的呼吸肌训练:膈肌阻力训练、吸气阻力训练、呼气阻力训练(操作见补充材料附件15)。
膈肌起搏运用功能性脉冲电流刺激膈神经增强膈肌收缩,可增加呼吸中枢驱动,增加膈肌功能性运动单位的总数。体外膈肌起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创伤等。
4.5
4.5.1
(1)个体化原则。
(2)整体化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
(4)持之以恒原则。
4.5.2
(1)尘肺病患者合并阻塞性肺疾病。
(2)尘肺病患者合并限制性肺疾病。
(3)尘肺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情况。
4.5.3
(1)绝对禁忌证。
心包炎、心内膜炎,脓毒血症等。
(2)相对禁忌证。
4.5.4
4.5.5 运动训练注意事项
4.5.6
(1)有氧训练的注意事项。
(2)确定有氧训练的强度。
(3)有氧训练处方。
确定目标心率。
无氧阈法。
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
4.6
通过力量训练改善肌肉功能已成为尘肺病患者肺康复的一个重点,可以使患者多重获益而且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4.6.1
4.6.2
4.6.3
4.7
4.7.1
4.7.2
4.7.3
4.7.4
4.7.5
4.8
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是治疗尘肺病患者,增进康复的手段。
4.9
尘肺病患者的饮食原则为营养全面,进食清淡易于消化吸收,饮食结构成分包括优质蛋白质、维生素、清肺润肺食物和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等。
4.10
尘肺病患者睡眠干预包括
4.11
4.12
4.12.1
4.12.3
4.13
4.14
5
5.1
5.1.1
5.1.2
5.1.3
5.2
5.2.1
5.2.2
5.2.3
5.3
5.3.1
5.3.2
5.3.3
6
6.1
6.1.1
6.1.2
6.2
6.3
对尘肺病肺康复患者定期随访有助于随时掌握患者的状态,遇到突发状况及时有效处理,改变康复方案等。
6.4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尘肺病肺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2 年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环境与职业医学》2022年第5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