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ARDS患者肺康复训练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06-17 09:22:09)
标签:
ards患者肺康复训练 |
《ARDS 患者肺康复训练专家共识》(2022)要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肺泡毛细血管急性弥漫性炎症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肺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致密影,伴随增多的生理性无效腔和较低的肺顺应性。2012年,柏林(Berlin)标准提出,ARDS按低氧严重程度分为三类:轻度ARDS:200mmHg2 /FiO2≤30mmHg;中度ARDS:100mmHg2 /FiO2≤200mmHg;重度ARDS:PaO2 /FiO2≤100mmHg。 对于ARDS预后的Meta分析结果验证,ARDS严重程度越高,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越长,病死率越高。
肺康复(PR)是指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后制定的患者个性化的综合干预疗法,包括但又不限于对患者开展运动训练、健康教育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肺康复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呼吸疾病患者的一系列干预,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并促进其建立长期健康的生活行为。
1
PR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ARDS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和肺功能障碍,机械通气患者能尽早脱机,降低肺部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的发生率,降低ARDS致死率和致残率,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缩短ICU住院时间,减轻整体入院费用,最大可能恢复 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生存质量。肺康复训练的具体操作流程见图 1。
1.1
1.1.1
1.1.2
不同的肺康复技术介入时机可能并不相同,一般说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或最初达到稳定状态后,才可以进行气道廓清等治疗。而有些肺康复技术如康复教育、心理疏导等可在患者入院后即刻开展。
1.2
PR训练应遵循个性化原则,尤其对于基础疾病复杂、重度低氧血症、镇静、机械通气、肥胖(BMI>30kg/m2)或合并肺外器官并发症的ARDS患者,应该根据每一位ARDS患者的特殊情况由肺康复操作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PR训练计划。
1.3
大多数临床肺康复实践指南指出,在开始任何肺康复相关的健康训练计划之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评估。
1.3.1
1.3.2
2
2.1
肺康复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新兴科学。PR训练团队由有经验的多科室人员组成,包括重症及呼吸科医师、呼吸治疗师、物理治疗师、护师、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营养师等。其中,专科医生、护士及物理治疗师或呼吸治疗师是PR训练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人员组成。目前国内开展肺康复训练,理想的团队组成包括: 实施肺康复和原发病治疗的两个科室的主治医师;物理治疗师或呼吸治疗师;护士;其他人员,如心理治疗师、营养师、药师、护工及家属。
2.2
2.2.1
2.2.2
2.2.3
评价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ARDS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评价。二是对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病情恢复的评价,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28d生存率;是否发生并发症(如继发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急性肾损伤等)。三是关于身体机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评价,具体包括:简易机体功能(SPPB)评价;肌肉功能和肌肉强度评价;自我测试报告:6min步行距离(6MWD);徒手肌肉检查(MMT)。
2.3
自ICU出院后的ARDS患者,常伴随着全身功能损害以及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下降,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等心理障碍。
2.4
2.4.1
2.4.2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ARDS患者肺康复训练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