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六分钟步行试验临床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05-29 15:22:12)
标签:
六分钟步行试验临床规范应用 |
《六分钟步行试验临床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慢性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耐量下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准确评估患者运动状态下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十分重要。虽然临床亦常用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呼吸困难量表等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然而这些评估更依赖于患者的主观感受。在临床实践,特别是临床研究中,客观数据评价指标更有价值。
6MWT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表1
适应证
功能评价(单次测试) // 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后、肺静脉阻塞性疾病/肺毛细血管瘤病、外周动脉疾病、起搏器置入术后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囊肿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病、矽肺等其他:帕金森病、卒中、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灰质炎、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测、腹部手术后的康复、纤维肌痛症、2型糖尿病、老年及残疾等
疗效评价(多次测试) // 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冠心病、起搏器置入术后、管二尖瓣及主动脉瓣介入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歇性跛行等疾病的疗效评价,以及心脏康复、肺康复及其他康复疗效评价等
疾病预后评估
呼吸系统疾病:
其他:
医疗干预资格评估
二、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一、场地及所需设备
1.
场地:
2.
工具及设备:
二、6MWT的测试者
测试者可以是医师、护士或治疗师,需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完成 6MWT 课程培训,熟悉心脏康复或肺康复相关内容。在6MWT期间,并不强制要求医生在场。但对于高危受试者则建议医生在场,与测试者共同完成测试。
三、受试者所需的准备
受试者应病情稳定,近期无治疗药物的调整。
四、操作规范
1. 测试开始前一般准备:
2. 向受试者介绍测试过程和注意事项:
3. 测试过程实施:
4. 测试结束时记录:
5. 测试过程注意事项:
6. 测试终止指标:
五、结果计算
到达6min时,在受试者所在位置做1个标记。以走廊上的3m标记作为距离指南,根据受试者行走的圈数及6MWT结束时标记的位置,以米为单位,计算步行的总距离。
六、报告内容
6MWT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具体可见附表1:
质量控制
测试者应接受6MWT的标准化培训,并完成心肺复苏培训。建议每6个月进行1次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主要针对测试者对流程的熟悉程度、是否使用标准用语、操作过程是否规范、抢救措施是否准备得当等方面。质量控制可保证检查执行的一致性。有研究发现,不同研究中心测试方法的差异(包括鼓励的方法)可导致步行距离相差7%测试前不要进行任何热身活动,通常受试者也不需要进行练习即可开始正式测试。如需要重复测试,应在7d内进行,且应在一天的同一时间段,测试条件保持一致,以尽量减少日内变化,并尽量由同一名测试者执行。不可2名或以上受试者一起进行步行测试。
结果解释
一、结果的表示形式
6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是6MWT的主要结果,可以表示为绝对值(步行距离绝对值)或绝对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
二、影响结果的因素
减少6MWD的因素:
增加6MWD的因素:
三、6MWT的结果解释
1. 功能状态评估——单次测量结果的解读:
表5 心力衰竭患者6MWD分级〔6MWD(m)〕
重度
中度
轻度
6MWD 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临床结局也有密切的关系。
2. 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多次测量/干预措施疗效评价的解读:
(1)相关疾病的MCID:
(2)运动康复及其他干预治疗的MCID:
综上所述,在解释6MWT结果时,目前多数研究采用步行距离绝对值的报告形式。已报道的健康成年人6MWD的范围在400700m。6MWD降低提示受试者的运动耐量下降,但没有针对疾病的特异性诊断价值。多数学者认为,在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6MWD<300m的患者预后较差;6MWT在评价疾病变化、运动康复及其他干预治疗时的MCID为30~50m。
6MWT指导运动处方制订
6MWT结果相对心肺运动试验(CPET)缺乏精确性,但作为亚极量运动能力测试,可以在没有CPET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中,作为患者进行耐力训练制定运动处方的依据。
以6MWT作为指导运动处方制定依据时,应根据6MWT平均步行速度,并结合危险分层、Borg自觉疲劳评分量表(0~10级或6~20级)评分确定运动强度,并可参考心电监测中STT变化或心绞痛症状发作时的心率、血压、SpO2等情况进行调整。
6MWT的局限性
6MWT的局限性在于不能直接精准测定峰值氧耗量,不能明确运动耐量下降的原因及机制,测试结果也不具有诊断特异性。对于存在6MWD下降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此外,6MWT对测试方法的变化非常敏感,结果易受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步行测试的主观意愿以及抽样人群、鼓励类型、走廊长度、是否氧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综上,6MWT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亚极量水平的功能能力测试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患者耐受性好,易于接受,尤其是对于中重度运动能力下降的患者以及老年患者。该试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功能状态评估、医疗干预效果评价、疾病预后评估以及指导运动处方制定等。随着未来人工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发展,6MWT将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监测数据和信息,从而更深入地推动相关临床研究,更好地提升6MWT的临床应用水平。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六分钟步行试验临床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年第5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