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8.《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要点

(2022-05-01 07:36:38)
标签:

宫颈癌诊疗

《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要点

 

一、概述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 位于乳腺癌之后。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子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逐渐降低,有年轻化趋势。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另一方面,宫颈癌的发生可通过对癌前病变的检查和处理得以有效控制。西方国家的经验显示,宫颈癌的发生率在密切筛查的人群中减少了70%90%20201117日,WHO启动了加速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 。本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占所有宫颈癌的 90%以上。部分特殊病理类型,如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肉瘤等发病率低,目前国际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故本指南不适合用于这些少见病理类型的宫颈癌。

二、病因学

(一)HPV 感染。

目前已发现和鉴定出200多个亚型的 HPV,大约有54种可以感染生殖道黏膜。

(二)行为性危险因素。

1. 由于HPV主要是通过性传播,所以一些可能增加HPV感染的因素如初次性生活开始年龄小、多个性伴侣或性伴侣有多个性伙伴、性卫生不良或者有性传播疾病病史会增加 HPV 感染风险,从而增加宫颈癌的发生风险。

2. 月经及孕产因素: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经期、产褥期卫生不良。

3. 吸烟。

4. 口服避孕药。

5. 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长期免疫抑制(如肾移植患者需要长期口服免疫抑制药物)。

6. 营养状况不良,营养失调:如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 A、维生素 C缺乏、微量元素的失衡等。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会出现接触性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 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晚期宫颈癌还可出现阴道大量出血,可合并有水样甚至米汤样白带,另外可能出现由于肿瘤侵犯其他器官所导致的相应症状,如侵犯膀胱可出现血尿,侵犯直肠可出现血便,肿瘤侵透膀胱、直肠可出现瘘,侵犯宫旁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盂积水可能出现腰疼,肺转移可能导致咳嗽、咯血等相关症状;肿瘤合并感染可出现发热症状;也可有肾功能衰竭及恶病质情况。

(二)体征。

宫颈早期浸润癌(A1期和A2期)可能没有任何相关异常体征,宫颈浸润癌(B1期以上)通过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肿物,大体上可分为菜花型、结节型、溃疡型以及颈管型,颈管型有时候表现为宫颈表面光滑,仅宫颈管明显增粗,质地变硬。如果阴道受侵可发现阴道穹窿或阴道壁肿瘤。宫旁受累患者妇科检查三合诊可发现宫旁增厚,如B 期患者肿瘤一直延伸到盆壁;晚期患者可能在腹股沟或锁骨上区域扪及肿大淋巴结。

四、诊断检查

(一)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 HPV 检测。

宫颈/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HPV检测是现阶段发现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的初筛手段,特别是对临床体征不明显的早期病变的诊断。取材应在宫颈上皮的移行带处,即新旧鳞-柱上皮交界间的区域。目前主要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可以作为TCT的有效补充,二者联合有利于提高筛查效率。对于 HPV1618型阳性的患者建议直接转诊阴道镜,进行组织学活检。

(二)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对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早期子宫颈癌、确定病变部位有重要作用,可提高活检的阳性率。

(三)妇科检查。

1. 视诊

2. 触诊

(四)病理诊断。

阴道镜或直视下的宫颈组织学活检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的金标准。对于少见或疑难病理类型(如腺癌或小细胞癌等),应行免疫组化检查协助鉴别和诊断。对于多次咬取活检仍不能确诊者,需进一步采取较深部组织时可用切取法。

(五)影像学检查。

由于解剖部位表浅,绝大多数子宫颈癌经妇科检查及细胞病理学检查即可被确诊。在子宫颈癌诊断中影像学检查的价值主要是对肿瘤转移、侵犯范围和程度的了解(包括评价肿瘤局部侵犯的范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等),以指导临床决策并用于疗效评价。用于子宫颈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

1. 腹盆腔超声

主要用于宫颈局部病变的观察,同时可以观察盆腔及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腹盆腔其他脏器的转移情况,另外可发现浅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由于分辨率的限制,目前对于宫颈局部病变以及全身转移情况的评估主要还是依靠核磁和CT检查。

2. 盆腔MRI

无辐射,多序列、多参数成像,具有优异的软组织分辨力,是子宫颈癌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病变的检出和大小、位置的判断,尤其对活检为CIN3患者可用于除外内生性病变;明确病变侵犯范围,提供治疗前分期的重要依据,可显示病变侵犯宫颈基质的深度,判断病变局限于宫颈、侵犯宫旁或是否侵犯盆壁,能够显示阴道内病变的范围,但有时对病变突入阴道腔内贴邻阴道壁与直接侵犯阴道壁难以鉴别;能够提示膀胱、直肠壁的侵犯,但需结合镜检。同时检出盆腔、腹膜后区及腹股沟区的淋巴结转移。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可用于放疗靶区勾画、治疗中疗效监测、治疗末疗效评估及治疗后随诊。

3. 腹盆腔CT

CT软组织分辨力低,平扫病变与正常子宫颈密度相近,尤其对局限于宫颈的早期子宫颈癌观察效果差;增强CT扫描对比度优于平扫,但仍有近1/2的病变呈等密度而难以明确范围。CT的优势主要在于显示中晚期病变方面,评价宫颈病变与周围结构(如膀胱、直肠等)的关系,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大范围扫描腹盆腔其他器官是否存在转移。对于有核磁禁忌证的患者可选择CT检查。

4. 胸部射线摄影及胸部CT检查

5. 核医学影像检查

不推荐使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评价宫颈癌的局部浸润情况,但对于下列情况,推荐有条件者使用 PET-CT: (1FIGO分期为B1期及以上的初诊患者疗前分期(包括B1期有保留生育功能需求的患者);(2)因其他原因行单纯子宫切除术意外发现宫颈癌拟全身评估者;(3)拟行放射治疗需影像辅助勾画靶区;(4)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治疗结束36个月后随访监测;(5)随访过程中可疑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包括出现临床症状或相关肿瘤标志物升高。核素骨扫描仅用于怀疑有骨转移的患者。

6. 腔镜检查

膀胱镜、直肠镜:

(六)肿瘤标志物检查。

鳞癌相关抗原是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重要标志物,血清鳞癌相关抗原水平超过1.5ng/ml 被视为异常。因宫颈癌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所以鳞癌相关抗原是子宫颈癌诊治过程中最常被检测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宫颈腺癌可以有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25CA19-9 的升高。

五、子宫颈癌的分类和分期

(一)子宫颈癌的组织学分类。

子宫颈癌主要包括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及其他少见类型。其中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约占80%,腺癌占15%20%

(二)子宫颈癌的分期。

目前采用的是FIGO 2018年会议修改的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

六、治疗

(一)子宫颈癌的治疗方式。

1. 宫颈镜下浸润癌(微小浸润癌)

A期,由于A期肿瘤的判定依据显微镜下测量,正确诊断需行锥切活检,准确地诊断A期宫颈癌需对切缘阴性的锥切标本进行细致的病理检查。

A1期无生育要求者可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I型子宫切除术)。如患者有生育要求,可行宫颈锥切术,切缘阴性则定期随访。

A2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约为3%5%,可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型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选择宫颈锥切术(切缘阴性)或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建议施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2. 宫颈浸润癌

1B1IIB2A1期: 采用手术或放疗,预后均良好。

2B3A2 期: 可选择的治疗方法有: 同步放化疗;根治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腹主动脉淋巴结取样、术后个体化辅助治疗;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子宫切除术。以上方法首选同步放化疗。FIGO指南(2018年)推荐的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还包括另外一种选择即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淋巴结切除术。

3BA 期: 同步放化疗(具体方案见放射治疗及增敏化疗)

4B 期: 以系统治疗为主,支持治疗相辅助,部分患者可联合局部手术或个体化放疗。

(二)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早期宫颈癌,即AA期。手术包括子宫切除与淋巴结切除两部分。

型:筋膜外子宫切除术。[适用于A1 期不伴有淋巴血管间隙受侵(LVSI)的患者]

型: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切除范围还包括 1/2 骶、主韧带和上1/3 阴道。

(三)放射治疗。

对于不具备放疗资质的医疗机构应及时转诊需要放疗的患者到有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治疗;对未装备腔内后装近距离放疗设备的医疗单位,应建议需要腔内后装近距离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在行外照射前到有相应设别的单位会诊咨询,做好双向转诊工作,以避免放疗中断。适用于各期宫颈癌。放疗包括体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及二者

联合应用。研究表明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复发风险。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后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手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高危因素(手术切缘不净、宫旁受侵、淋巴结转移等)或中危因素(术中/后如发现肿瘤大、深部间质受侵和/或脉管间隙受侵)时需补充术后辅助放疗。

1.  放疗的原则

恶性肿瘤的放疗原则与其他治疗手段一样,要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尽最大可能保护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即尽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因此,适当的治疗工具、适宜的照射范围、足够的照射剂量、均匀的剂量分布、合理的照射体积、个别对待是放疗的基本要求。放疗完成的期限是获得最佳疗效的必备因素。

2. 体外照射

1)常规放疗:

2)三维适形放疗及调强适形放疗:

3. 近距离照射

1)体内照射的放射源:见表4

2)传统的腔内照射法:

3)后装腔内放疗及剂量计算:

4. 腔内照射与体外照射的组合

5. 放疗并发症

1)近期并发症:

2)远期并发症:

6. 危及器官的耐受剂量

(四)化学治疗。

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引起重视,主要应于用放疗时单药或联合化疗进行放疗增敏,即同步放化疗。另外,还有术前的新辅助化疗以及晚期远处转移、复发患者的姑息治疗等。治疗宫颈癌的有效药有顺铂、紫杉醇、5-氟尿嘧啶、异环磷酰胺、吉西他滨、拓扑替康等。

1. 同步放化疗

在放疗的同时进行的化疗,也称为增敏化疗。

2.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是指患者在手术前行23个疗程的化疗,目的在于:缩小肿瘤体积,消灭微转移灶和亚临床病灶,使原来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

3.  系统性化疗

主要用于既不能手术也不能放疗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五、随访

对于新发宫颈癌患者应建立完整病案和相关资料档案,治疗后定期随访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治疗结束最初 2 年内每3个月1次、第35年每6个月1次、然后每年随诊1次。期以上患者治疗后36个月复查时应全身MRICT检查评估盆腔肿瘤控制情况,必要时行PET-CT检查。宫颈或阴道细胞学检查,根据临床症状提示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连续随诊5年后根据患者情况继续随诊。

放疗后规律阴道冲洗,必要时使用阴道扩张器,尽早恢复性生活,均有利于减少阴道粘连。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要点编写〕

(本指南源自医脉通网站,出处:国家卫健委,制定:国家卫健委。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2.4.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