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9.《CT电磁导航系统引导下经皮穿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操作规范专家共识(2021版)》要点

(2022-04-01 17:52:12)
标签:

ct电磁导航系统引导

经皮穿刺诊断

周围型肺癌

CT电磁导航系统引导下经皮穿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操作规范专家共识(2021版)》要点

 

1  引言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失去了手术彻底治愈的机会,因此对肺癌做出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已成熟, 广泛应用于周围型肺癌诊断的临床实践中,但该技术尚存在一定缺陷,如操作过程无法实时监测、重复的CT扫描可能会对患者造成辐射损伤等。 CT电磁导航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辅助系统,最早应用于辅助支气管镜对肺部中央型病灶的诊治。与单纯CT定位相比, 电磁导航系统辅助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可以通过术前准确定位和术中实时导航, 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和调针次数,减少并发症发生,是解决肺部近胸壁外周小病灶诊断及治疗定位难点的有效手段。 同时由于电磁导航系统可以实时定位针尖位置, 并可通过CT成像覆盖实时仪器跟踪信息,在操作过程中提高了技术成功率和获取有效组织的概率。基于以上特性及优点,电磁导航系统尤为适用于初学者使用练习肺穿刺技术,有助于对低年资医生的技术培养。

已获国家临床应用许可的电磁导航引导下的经胸壁穿刺诊疗定位系统, 包括美国Veran公司研发的IG4电磁导航系统、EDDA公司的IQQA系统和上海精劢医疗公司研发的电磁导航系统。目前国内对于电磁导航系统在经皮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操作规范尚无统一的共识及指导意见,缺乏相关安全、具体技术操作流程及管理内容。

2  CT电磁导航系统引导下经皮穿刺适应证和禁忌证

2.1  适应证

操作人员为肺穿刺技术初学者;患者胸部CT提示恶性需要病理证实的外周结节(8 mm<直径≤30 mm);疾病进展或复发后局部组织学或分子病理学类型再评估(再次活检);经常规CT引导下肺穿刺操作难度大、风险大的病例。

2.2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对禁忌证:  电磁导航系统可能干扰心脏起搏器运行,不可用于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可用于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穿刺路径上有无法避开的大血管或重要脏器结构;穿刺路径上有明显的活动性出血、感染、坏死或溃疡病变;严重肺动脉高压;严重肺大疱、肺气肿或肺纤维化;患者一般情况差,存在严重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恶病质状态;CT扫描显示纯磨玻璃病变。

3  操作设备及配置

3.1  电磁导航系统

3.2  穿刺针及活检枪

3.3  辅助影像设备

3.4  操作手术室配置

4  术前评估及管理

4.1  术前病史及体格检查

4.2  实验室检查

4.3  影像学检查

4.4  心肺功能检查

4.5  药物管理

4.6  知情同意

4.7  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予以心电指末氧监护。

5  术前准备

6  术中操作规范

6.1  操作前准备

6.2  穿刺点定位

6.3  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6.4  磁导航系统引导下穿刺及获取标本

术中、术后监测

术后注意事项

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9.1  气胸

9.2  出血和咯血

9.3  胸膜反应

9.4  其他少见并发症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CT电磁导航系统引导下经皮穿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操作规范专家共识(2021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年第3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