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李友直通直郎新监行在左藏西库林君墓志铭(尤溪林震)

(2024-06-14 16:30:23)
分类: 墓志铭
【宋】李友直   通直郎新监行在左藏西库林君墓志铭(尤溪 林震)


有宋左藏林君墓志铭
通直郎新监行在左藏西库林君墓志铭
朝奉大夫差充福建路安抚司参议官李友直撰
朝散大夫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祐观李信甫题盖
朝奉郎赐绯鱼袋田澹书


铭曰:林迁于闽,爰自晋兮;衣冠中微,德不馑兮。少师崛兴,扬令问兮;诸祖哲父,名益振兮。有则孝爱,自龆龀兮;牛刀割鸡,不婴刃兮。剡章公车,友荐进兮;翩然下颉,色无愠兮。结辙万里,中道偾兮;昊天冥冥,曾莫讯兮。卜宅铁坑,瘗瑜瑾兮;刻文新阡,千古填兮!


                                                        日扶--仁就--商--积-|-叡
                                                                                       |-驭
                                                                                       |-殳
                                                                                       |-極--孜--震--知柔
                                                                                       |-帤
                                                                                       |-毅
                                                                                       |-乂
                                                                                       |-黄中美

【宋】黄裳  中散大夫林公墓志銘(尤溪 林积)
【宋】朱熹  宋故朝議大夫致仕贈光祿大夫黃公神道碑銘(黄中美)    
【宋】李友直   通直郎新监行在左藏西库林君墓志铭(尤溪 林震)




碑体上方,篆书大字题盖“有宋左藏林君墓志铭”,右侧小楷书“通直郎新监行在左藏西库林君墓志铭”“朝奉大夫差充福建路安抚司参议官李友直撰”“朝散大夫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祐观李信甫题盖”“朝奉郎赐绯鱼袋田澹书”字样。
此碑通体青黑,为单体天然泥质板岩,碑身1.92米,含碑座通高2.41米,面阔1米有余,整体基本完好,含碑冠篆体和碑文行书阴刻共计1111个字。
墓志铭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

“志”文内容详尽。
1.先写缘由:
林震安葬十年,其子林知柔托莫子春(曾知莆田县,侯官人)写信给李友直说:“先父去世时我还小,未能请能人撰写墓志铭。岁月流逝,担忧先父为官时的政绩无法流传于后世,希望先生能怜惜我的孝心,为先父撰写墓志铭,先父泉下有知也会感到非常高兴的。”李友直与林震同郡,又有姻亲关系(林知柔是李友直女婿),对他十分了解,义不容辞为他撰写墓志铭。
2.后述生平:
林震,字有则。林家祖籍闽侯石井,是当地名门望族,后迁南剑州尤溪。曾祖林积,任左中散大夫、淮南路发运使,去世后赐少师品衔,曾祖母陈国夫人陈氏、徐国夫人徐氏、安人俞氏。祖父林极,任右朝奉郎、都大提点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坑冶铸钱司公事,去世后赠右朝请郎品衔,祖母施氏。父亲林孜,任右奉议郎、福建路安抚司参议官,母亲卓氏。林震虽然自幼失去双亲,但是非常自立自强,勤奋好学。他的叔公(林又)(林乂字德新)任吏部侍郎受皇帝器重,林震延袭他叔公的官职。刚开始任广东南雄州保昌县尉,后来改任承务郎,知建宁府建阳县,再知赣州石城县。历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监行在左藏西库。还未去上任就因病于淳熙十二年七月二日(1185年)去世,享年五十六岁,淳熙十四年十二月壬申葬于尤溪七尺村铁炉坑的山上。官职由承务郎升到通直郎。元配陈氏,莆田人安抚公的女儿。继室吴氏,同郡人职方员外郎的孙女。有一个儿子林知柔,两个孙子和两个孙女皆年幼。
3.再写其生前事迹:
林震生性至孝,九岁时母亲卓氏去世,他像大人一样号哭。刚满二十岁,又因父亲去世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执办丧事合乎礼节,乡亲们都称赞他。长大为官,以“强敏”为人称道。当时建阳有写诉状的风气,就像在练习文法,每天都有诉状,以往常有难解之事。林震到任后,不鄙夷当地百姓,恩威并施,惩恶扬善。按时纳税,不事鞭扑,因此税款总比其他县更早收齐;朝廷安排下来的差事,林震都会先制定好计划,按典籍行事,来服役的人都没有意见,所有事情都办得井井有条。于是,郡太守徐嘉、部使者王淮、郑伯雄,都上奏褒扬林震的事迹。到石城后,治理更加周到。首先整修学校,提高待遇,设立“弟子员”,亲自先给学生上课,规定每个月、每个季度的考核制度;然后举行“乡饮酒礼”,招待应举之士,以此开导尚学之风;又用财政余力修建道路、桥梁方便百姓行走,预备药物抵御疾病,这些都是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就跟古代的清官差不多。尚书程大昌时任泉州知府,林震当时正是他的幕下,虽然辅助参政的幕僚很多,每当得知林震提出建议或陈述主张时,程大昌就停下手头事务认真听取,一郡百姓都受益。所以程大昌将林震推荐给朝廷,侍郎郑丙、少卿张维也一起上奏举荐。朝廷早知道林震的事迹想让他任地方知府,但他谢绝提拔,原职而归,竟然如此淡泊名利!林震回到尤溪建房种菜,准备在此终老,并为居室取名“廉白”,这些都是能够垂训于子孙后代的。
癸卯年(1183年)饥荒,林震将自家存粮分给老百姓并倡议富户也这样做,许多百姓因此得以保全性命。第二年夏天大旱,县令求雨未至,林震沐浴斋戒,顶着炽热骄阳,与父老乡亲一起步行到十里外的龙湫求雨,供奉的香火还没收,甘雨就下了,当年庄稼大丰收。林震因那场饥荒挨饿得了病,病了一年多,同乡有德君子多为他祈祷,恰好有天星陨落的异象,预示着林震此病无法治愈。
林震静重简默,外表严肃、内心谦和,治家如在官府,尤其是教子非常严格。内亲外戚都相处融洽。发丧、祭祀,崇尚风谊,不亚于古人。林震擅长写文章,尤其是写诗,但没有发表出来,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文采。他在州县之间沉浮将近三十年,心里满怀的梦想还没有实现,创业未半而亡,认识他的人都感到哀伤。林知柔好学有修养,或许能继承他父亲的家风。
4.最后铭曰:
林迁于闽,爰自晋兮;
衣冠中微,德不馑兮。
少师崛兴,扬令问兮;
诸祖哲父,名益振兮。
有则孝爱,自龆龀兮;
牛刀割鸡,不婴刃兮。
剡章公车,友荐进兮;
翩然下颉,色无愠兮。
结辙万里,中道偾兮;
昊天冥冥,曾莫讯兮。
卜宅铁坑,瘗瑜瑾兮;
刻文新阡,千古填兮!

曾祖林积,任左中散大夫、淮南路发运使,去世后赐少师品衔    
【宋】朱熹  宋故朝議大夫致仕贈光祿大夫黃公神道碑銘(黄中美)    
蘄春,其繼室也,延平人,贈少師積之女(1078-11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