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听”二字源流及内容【斤】

标签:
文化教育 |
。
《文典》:從耳從口或二口,口有言詠,耳得感之者為聲。以耳感知音聲則為聽。金文作
、
,与甲骨文同。《说文》:“聽,聆也。從耳德,壬聲。”。釋義:一、聽聞也。二、人名。
《说文解字注》:“聆也。从耳德,壬聲”“
聽也。”“
笑兒也。从口,斤聲。”
“聽”“听”二字在《说文》分别有解,这说明篆文时期就已经存在“听”书,楷书颜真卿也分别写出“聽”“听”二字,今天偏偏要说“今简化为听”,这显然不是认识问题。
《字典》:听(聽)(tīng)<动>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新华大字典》:听(聽、聼)(tīng)【文字源流】听字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会意字,由表示发声的口和受声的耳组合而成。篆文的聽形声兼会意字,由耳、会意,壬(tǐng)为声,耳和
指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的本义为耳朵能够得到声音。......。
“壬”字在所有“字典”都读(rén)声,而《新华字典》在聽字解读中强调“壬”字构件读(tìng),《新华大字典》强调读(tǐng),读(tìng)也好,读(tǐng)也罢,这些读音对解读文字有何意义?这种推翻前辈解读文字读音的理据何在?
“聽”字是由篆文直接转换成“耳”“壬”“
”三个构件,毋庸置疑。
“耳”字是指听声音。
字表示人的眼光是一直向上的,所以要有平衡的心态。
字构件我们将在后文“德”字中详细说解。
“聽”字表示人听声音能力是从生命一开始就已经存在,是大自然固定下来的,而人的眼光是一直向上的,所以人要有平衡的心态。
《字典》:斤(jīn)〈名〉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形。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一般用以砍木,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新华大字典》:斤(jīn)【文字源流】斤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像一把曲柄的斧头,斧头上加一箭头是为了表示其锋利。斤的本义是指斧头一类的工具,......。
《文典》:象曲柄斧形,唐蘭释斤,可從。《說文》:“斤,斫木也,象形。”釋義:義不明。
。“折”文右侧图形与“斤”文一致。《百度百科》提供:
。可见都是在同一个图形上发表见解,在《文典》中
、
二文的辞例也都释义“義不明”,说明在辞例中没有指斧子。“斤的本义是指斧头”的结论来自唐蘭先生,不知唐蘭先生的理据是在哪里?而今天解释
文的箭头“表示其锋利”,弯曲线说成“象曲柄”,本义是指“斧子一类的工具”,这些解释内容简直叫人哭笑不得。既然将箭头看成“斧形”,那么将“戉”文的半圆形也看成“象大斧之形”,将
文的弯曲线是“乙”文,在此文可理解是曲折的路线。如:经历了一番曲折的道路,最终达到目的,有了去向等内容。
所以“斤”字外延出分量、重量的内容。
字构件表示事情出现了连续下行的趋势。“丅”字构件来自“示”文,在此字表示显示。
“斤”字表示显示出连续下行的事态。
所以“斤”字又外延出过分的一些内容。如:斤斤计较。
“听”字是由“口”“斤”二构件组成的复合字。
“斤”字构件来自文,是指经过一番曲折的历程,最终有了去向。
“听”字表示声音是人用耳朵感受到的。
《字典》中解读“听”字的辞例较多,多数来自篆文时期的古代文献,是用“听”还是“聽”,还需要加以鉴别。
下一篇讨论“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