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常州》(建构游戏观察记录)

标签:
观察教育幼儿 |
分类: 绩效性材料之游戏故事 |
“幼儿园游戏故事的研究”课题组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 |
2017.11.23 |
观察者 |
王静 |
||||||||||||||||||
游戏内容 |
建构游戏《我的家乡—常州》 |
观察(游戏)地点 |
操场 |
||||||||||||||||||
观察重点 |
幼儿喜爱的角色以及游戏中各个角色的吸引力 |
||||||||||||||||||||
观察方式 |
A、全面观察( |
||||||||||||||||||||
游 戏 故 事 记 录
|
一会,一位老师带着中班的小朋友们走了过来,稍加询问后,中班的小朋友们也加入了游戏中,很快,整个场地就热闹了起来。 有三个小朋友(大班女生、中班两个男生)选择用长方体状的碳化积木进行对称的累高建构,(如图一)三人配合默契,积木越堆越高,大班小女孩尝试踮起脚尖继续往上搭建,试了两次都够不着,这时老师走过来,接过小女孩手中的积木,往上一放,旁边的中班蓝衣男孩又从地上拿起一块,继续递给老师,(图二)直到老师问:“好了吗?”三个小朋友点点头,拿了一根圆柱体的积木请老师放在顶端,然后围绕着搭建好的“建筑物”转了几个圈。
图一 一旁的一位大班女孩和一位中班女孩正在用纸牌在建构(图三),两个人蹲在地上不时地轻声交流,一阵风吹来,纸牌呼啦啦全倒了,两个女孩惊呼着赶紧伸手去保护纸牌。风过了,两人又用纸牌重新建构,初冬的风一阵阵吹来,纸牌接连倒了三次,大班的女孩有些泄气,开始抱怨:“怎么一直倒呀?”中班女孩在旁附和:“就是呀”!大班女孩站起来看了看四周的小朋友们,换了个位置蹲下来继续建构纸牌……直到游戏结束,她们的纸牌建构还没有完工。
游戏故事中教师注意:1、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表现;2、幼儿在游戏中的游戏状态(如幼儿的情感与态度、语言和交往等) |
||||||||||||||||||||
游 戏 故 事 思 考 |
游戏中,小朋友们貌似都是自主选择的材料进行建构,建构纸牌的女孩在经历过几次失败之后,看上去有些泄气,似乎想换材料,但是在经过几次观察后又蹲下来继续建构直到游戏结束。纸牌建构在户外是否合适,如要在户外进行,教师是否需要介入帮助幼儿寻找合适的地方或者避免风吹倒的方法。 用碳化积木建构的幼儿在遇到高度问题时,大班的孩子有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但身边没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幼儿,在幼儿没有寻求帮助时,教师主动介入,并代替幼儿操作,是否合适?遇到此类问题时,教师该如何介入? 注意:教师从中获得了什么?(如对自己儿童观、游戏关的思考;对游戏支持策略的思考等)幼儿得到了什么?(如个性发展、能力获得等)游戏经验是否需要丰富、游戏材料、环境是否需要改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