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针对孩子入学后,非教育界的家长,对其子女的日常课业,想要“插得上话”所提出的“亲子共学”高效&有趣&双赢 的因应策略(互动教案),亲爱的、关怀教育的家长们!
让我们跟宝贝们一起加油喔! @
适用素材:<</span>弟子规>信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研讨主题──贫贱富贵,一视同仁
研讨题纲:
一、一人好,不如众人好。
﹝一﹞你认为,哪些作为堪称是“藏私”?试说明之。
﹝二﹞喜欢“藏私”的人,通常会有哪些心态或想法?
﹝三﹞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试申述其义。
﹝四﹞想一想,“独善其身”的积极意涵有哪些?
﹝五﹞你不喜欢别人批评自己的哪些“能力”?试说明之。
﹝六﹞评估一下,“兼善天下”的先决条件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之。
﹝七﹞你通常会寻求哪些管道以“兼善天下”?
﹝八﹞凡夫俗子是否也有“兼善天下”的机会?试举例说明之。
二、朋友还是老的好。
﹝一﹞“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试阐述其义。
﹝二﹞圣贤所称的“贫而乐”,其中究竟会有哪些“乐事”?
﹝三﹞子曰,“贤哉!
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请问,颜回所乐者何也?试申论之。
﹝四﹞所谓“富而好礼”,你认为哪些修养堪称“好礼”?
﹝五﹞猜一猜,“贫而谄”的心态或想法有哪些?试说明之。
﹝六﹞你评估一下,“富而骄”是否也有其积极意涵?试说明之。
﹝七﹞“喜新厌旧”乃人性之常,你认为,有哪些跨越之道足以克服人性的弱点?
﹝八﹞你认为,“喜新&厌旧”可能会有哪些并发症?试说明之。
P.S
著作权归幸哥(信鸽)所有,可自由免费下载,请注明出处,非商业使用。
~本“互动教案”已由杭州传爱天使公益服务中心& FUN学中心,于11/26/2017荣誉出版;适合海峡两岸任何程度学生、在教师(或父母)引导下使用,以收“教学相长&寓教于乐”双效,教师(或父母)不妨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毅然跨出“多向互动”的第一步,则教育幸甚!
家国幸甚!
立讯学校全日制特教班: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工业园鱼跃路1号
TEL:180-8920-7796
星媛老师
宝岛FUN学中心四川乐山工作站:乐山市翡翠路809号6-30-6
幸福服务专线:138-9065-3250 (微信:
alan551126幸哥)
欢迎指教优酷视频AVSEQ01刘正幸老师简介[互动教学与趣味经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zMDgxNDcwOA==.html
敬请关注我(刘正幸)的《中国FUN学梦的宝岛实践》~
(转发11/02/2019前成都教育局二马中学语文老师的点评,特别感谢,敬请诸多先进、方家不吝批评、赐教,吾人必铭感五内,万分珍视矣!!!)
>>>看了你这么多的教案,其精髓就在“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受教者的主观能动性。
你的经验之谈,授业者选择课本里的现成材料,结合鲜活的社会现象,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从青少年的角度贴心切入,充分相信和发挥受教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理解探讨,老师给予不吝鼓励的笑容适时加以引导,而不是几乎已成定式的授业者满堂灌,定能拉进师生距离,让学生真正有所获。这是真正的互动!
能真正做到这样,授业者也会大有收获。
刘老师,你的整套经验,值得好好推广,愿有更多人在汲取这些互动教学的养分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国文教学经验。
>>>在黄土地上,经营出满眼的碧绿,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片无限的蔚蓝,这就是好老师!......嗨!
敬爱的工作伙伴们,大家好喔!!!
如果 "教学方法"
对了,学子们在活泼深化、灵动开阔的境教氛围之下,轻松愉快地学习,如此一来,照样可以考上 "北大、清华...",这是幸哥在宝岛新竹高中(地方排名第一重点高中),常态使用自编的互动教案,任教13年(1995~2008)退休后,所获致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我们老师维护了年轻人考入大学殿堂之后的学习胃口,进而得以拓展出“自觉学习”的愤悱启发,...因此,自即日(05/27/2019)起,立讯学校全日制特教班&FUN学中心拟推出 支持<2021兴成长计划&高中师资共享计划&乡育未来教师培训计划>的散文、论语、诗词、弟子规、PBL(项目式学习)一系列自编互动教案,请不吝批评指教,企盼在您的引荐下,能让年轻朋友走进人本教育的悠游自觉,使得老师同仁迈向多向互动的灵活高效,敬请参阅敝人平日在微博、博客、简书、豆瓣、QQ空间&微信朋友圈所分享的“实作教学心得&自编互动教案”,庶几得以让大陆的应试教育,营造出更宽广、丰渥的精进空间,则学子幸甚!!!
家国幸甚!!!
让吾等拭目待之,可也!!!
末学 信鸽老师(幸哥alan551126)
拱手
(转发06/10/2017给有心想要从事 "亲子互动教学"
家长的一封信,其实,对于体制内外,想要安排 "师生互动教学"
的语文老师,也很适用,请大家告诉大家,一起加油啰!)
嗨!
Mike
妈妈早上好喔!
首先,请您上 "相关网站"
参阅这段<</span>弟子规>的意涵,大略理解后,试着跟孩子一起,用母子都可以接受的白话,把这段<</span>弟子规>的意涵理顺一下,之后,试着跟孩子讨论一下<</span>研讨主题>,或许也可以听听孩子的看法,是否要用另一句话来表达<</span>研讨主题>,这是给孩子营造发表的平台,就算说得不那么好,也要称赞孩子,再来就是,按照 “研讨题纲”
中所设计的问题,依序跟孩子一起探讨该问题的答案,有时答案显然不止一个,请您尽可能不直接提供“固定的答案”,而试着提供一些该问题的有关信息,给孩子参考,如果孩子还难以理解,就顺势再多提供更进一步的有关信息,这样“步步进逼”,直到孩子“自己”找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为止,之后,再开始进行下一个问题的探讨,......如此依次类推,乐此不疲,孩子只要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父母就不吝鼓励,赞美有加,父母当然也会有自己的想法,放在心里就好,不必说出来,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当作另一个引导孩子的 “联想触发”,如此多次操作,自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这肯定是跟孩子一起成长的教学美事,非但寓教(学)于乐,而且增进了亲子关系,真是太有成就感啦!!!
此与关怀下一代教育的有心人士,共勉之可也!!!
幸哥 拱手
(转发12/13/2019卢杉妈妈的点评,特别感谢,敬请诸多先进、方家不吝批评、赐教,吾人必铭感五内,万分珍视矣!!!)
>>>谢谢幸哥,用古文讨论亲子关系是一个独特的角度。很感谢您提供这样好的资料和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