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峡两岸感同身受系列之五十六

(2023-01-29 10:20:06)
标签:

365

教育

文化

陕西慧智达学习力恢复&宝岛FUN学中心 信鸽老师两岸交流随笔在镇江句容凤凰城分享系列2023-01-29

視聽教育之回顧與省思

    在去(1986)年四月廿一日,中國時報有一則新聞,其標題是:視覺媒體震撼;資訊發達,畫面傳播盛行;下一代生活將受其影響。其內容是:「我們的下一代,整個人生都將暴露在『視覺媒體』影響之下,不論是政治、教育、發展、娛樂──從出生到死亡都脫不出這個範圍。」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電影博士李天鐸廿日在臺北國父紀念館的演講,為聽眾呈現了一幅鮮明而驚人的畫面。

    根據報導:李天鐸是四個月前由美返臺,目前擔任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主任,這一次是應國父紀念館及大眾傳播教育協會邀請,主講「電影、電視對國家與社會未來發展的影響」。李天鐸採用「視覺媒體」名稱,是將電影、電視及錄影三者包含在內。他指出:我們下一代的國民已經從小就能單獨控制機器,主動從視覺媒體接收資訊。

    在演講中,李天鐸指出:視覺教育亟需全面推廣。一般的觀眾,雖能憑著生活經驗與直覺,對影片、影帶可以有概略的瞭解,但是若想作更高一層的追求,就需要接受適當的訓練;至於影片的製造者,更應該有專門機構大力培植。在演講最後,李天鐸強調:廿年後,評定一個國家的文化層次,將以電影、電視的成績為依據。

    1984年十二月,臺師大視聽教育館編印出版的《視聽教育》雙月刊中,有一篇被譯作:一個前瞻的未來學者看美國的教育(A futurist’s view of American Education)一文中,作者Leroy Hay認為:對全球來講,所有的未來學者都會同意,我們正處於一個會轉變的「十年」裏,這十年中,我們正由工業世紀步入資訊時代,高科技是這段時期的觸媒,我們這個看法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科技正在重新塑造我們的社會、家庭、工商企業、政府機構、宗教,尤其是教育。

    作者指出:處在這個資訊的新時代裏,教育必須要重新定義,才能從過去工業時代的舊貌中重新塑造。我一直不停地告訴從幼稚園、中小學到大學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們,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裏,我們應當重新思考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為甚麼要學校?需要學些甚麼?要怎麼去學?

    Leroy Hay更強調:現代的老師們即使比以往更努力教學,學生們願意學的卻比以往要少。他們不想學,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可以立即有報償的社會裏,而不需要等到以後的報償。今天的學生們,一腳跨在資訊時代裏,另一腳卻仍在工業社會中,而在工業社會中的那一只腳,也就是在學校裏的那一只腳。如果我們是在為明日的發展去推動孩子們的學習,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就不得不往前看,需要前瞻的眼光,才能明瞭明日的世界是一番怎麼樣的新景氣。

    勿庸置疑的,「視聽教育」在今日知識爆炸資訊系統快速發展的現代生活裏,對擴展大眾的認知層面,提升受教者的學習品質,改善遲滯呆板的教學方式,造就生動活潑的繁榮社會,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政府有關當局近卅多年來對推展視聽教育所做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1952年五月,教育部與聯合國科技文教組織簽訂合約,為期兩年,由該組織協助發展視聽教育,而負責此項工作的機構稱為技術援華處,第一位來臺的視聽教育顧問是歐輔仁博士(Dr.Edmund F.Overend)。當時各級學校有許多老師接受訓練,包括:視聽教育理論的介紹、視聽器材的操作和視聽教材的製作。1955年,教育當局有感於視聽教育的重要,便借用當時省立師範學院圖書館右側房舍,成立「省教育資料館」,繼續推展視聽教育,並針對中小學課程展開研究。至於視聽教育人才之訓練方面,除繼續辦理國內短期研習外,並運用美援款項保送工作人員赴美進修。1956年,教育部另設「教育資料館」,「省教育資料館」則改名為「視聽教育館」,隸屬於現在的臺師大。

    1960年三月,相應成立第一座「教育廣播電臺」,開始播送教育節目;1966年設立高級商業職業廣播實驗補習學校,附設於臺北市立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內,乃空中學制之濫觴。1970年教育部公佈「視聽教育實施辦法」,成為推行、發展視聽教育之重要依據。1971年十月,設立「中華電視臺」,製作、播放教學節目,曾辦理高中、高商、高工、師專及大學選科,現在則繼續辦理空中商專和行專。去(1986)年暑假以後,空中大學即將正式成立,空中教學亦為之開展新頁。由於廣播和電視在教學上的廣泛運用,使社會教育、繼續教育獲致了突破性的發展,進而逐步達成終身教育的理想目標。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職業學校中已經建立了廿三個媒體中心,普通高中也已經建立了六個。這些中心在器材設備方面已略具規模,人員和科技也已經達到能自行製作投影片、幻燈片,並對各地區其他學校辦理技術推廣和移轉的標準。現在各媒體中心已被分別指定製作某一學科的教學媒體,冀望在數年後各學科的媒體就可以大量複製和推廣。

    然而,臺師大視聽教育館前館長顏秉玙先生指出:無可諱言的,我們視聽教育人才的欠缺,一般教師及教育行政人員對視聽教育的認識不清,各級學校視聽設備的不足,傳統的教學方式仍領導大部分的教學活動,市場太小致使商人不願從事媒體製作,缺乏統一的視聽教育發展計畫,各級學校沒有足夠的固定經費可供視聽教育的發展……等諸多問題,我們也可以明顯地看出,我們的視聽教育尚未建立起扎實的根基。

    至於擔負著文化薪傳及拓展民族生命力的語文教育,是否適合廣泛地運用視聽媒體呢?這是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思考並深入探討的切身議題。僵化的、單向演講式的教學活動早已為人多所詬病,而說教味濃、流於教條窠臼的語文教學自然一直無法擺脫「考試領導教學」的痼疾沉痾;長期下來,大多數的語文老師不知「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為何物,莘莘學子對「如沐春風、化雨之情」亦陌生異常。隨著資訊系統的高度開發,傳播媒體的快速增長,學生可藉各式媒體獲得資訊,老化的傳統式教學便面臨考驗,照本宣科的夫子地位亦搖搖欲墜。其實,甚早,一些有心人士就已提出「假如課本像漫畫書,假如教室像電影院」之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該項良謀美意卻在一般所謂「創業唯艱、守成不易」的保守心態下胎死腹中,也更在「經費不足、人才未濟」的推拖作風裏壽終正寢;不知那些大歎今日學生語文程度低落的教育工作者,在慨歎之餘,是否也認真思考、深入探討過這些問題,抑或只是作楚囚相對而徒呼負負罷了。

    (1986)年六月號的《國文天地》雜誌,其中有一篇名為《第三波的旋風──革國語文教育的命》,是《明日世界》雜誌總編輯陳瑞貴先生,和《國文天地》雜誌總編輯龔鵬程先生的對話錄,其中龔鵬程先生指出:目前在媒體運用上,不知所有國語文教師及負責大眾傳播的人,是否曾思考到透過傳播媒體融合傳統與現代,來達到國語文教育的目的。一位普通國語文教育者對傳播媒體,可說是不懂,他既不會製作幻燈片,也不會製作錄音帶,是以在觀念上、行為上也就無從生動活潑他的教學。另一方面,一個傳播者又經常無心製作教育節目,所以空中教學幾十年來仍是同一模式,只是一個人嚴肅端坐,西裝革履的,螢幕上只照上半身,像個鏡框內探出個人頭,頂多底下再打出幾行字幕,幾乎把傳播媒體的功能完全抹殺掉了。我們看外國製作英語教學時,往往覺得他們製作得非常靈活,可是我們的國語文教學似乎不太被重視,大家在觀念上總是覺得國語文只要生下來教一教自己就會了,並不講求效果,也不講究應如何善用傳播媒體來獲致大的成效。總之,一個傳播媒體工作者,他們很擅長綜藝節目或影歌星專輯的製作,如何切割鏡頭,剪接畫面,都發揮得淋漓盡致,可是一做到教學節目時,就變得懶散遲鈍,彷佛只是打開機器,讓它定點拍攝而已。這顯示出從事教育的人並不懂得傳播媒體,而從事傳播工作的人也對教育工作不感興趣。我們應有一個認知:在整個傳播革命裏,傳播媒體事實上是擔負著重新塑造民族或社會的語文能力及文化內涵的重大使命。所以國語文教育者和傳播媒體工作者之間的合作,應當是將來可以繼續努力的一個方向。

    我們對龔鵬程先生為提升全民的語文程度,重新落實語文教育,致力語文的探索、使用和開發,不遺餘力地以新的方式,整合人力和傳播功能,重建一個語文的社會輔助教學系統,以介紹一般語文知識,探索文化走向而創辦一個全民的、實用的、知識的《國文天地》之真知灼見深表敬佩,基於對「語文」的一份關愛,所以也不揣冒昧,略陳固陋:筆者得知教育部已於1984學年度起,指定六所普通高中媒體中心,逐年實施為期三天的文科教師媒體製作研習,並對各地區其他學校辦理技術推廣和移轉;據臺師大視聽教育館前館長顏秉玙先生所稱:此乃拋磚引玉的工作,希望借著各文科教師參加媒體製作研習的經驗,將「視聽教育」的觀念帶回各任教學校,為日後全面發展實施「媒體教學」打下初步的基礎。

    再說,一位不會製作幻燈片,也不會製作錄音帶的普通語文教育者,只要他對視聽教育有信心,對媒體教學有概念,而其任教的學校也能充分供應他生動活潑且不流於形式的教學媒體,那麼,期待一節趣味盎然、師生共同參與活動的視聽媒體教學將不會是一種奢望。我於前文中亦述及:視聽教育人才的欠缺、各級學校視聽設備的不足,傳統的教學方式依然支配大部分的教學,各級學校沒有足夠的固定經費可供視聽教育的發展……等諸多缺點,是發展視聽教育,落實媒體教學亟待克服的障礙。雖然,中教司舉辦的媒體競賽和優良成品的複製推廣,對中等教育的教學有顯著的幫助,但終究只是注重個人表現,而缺少統一的視聽教育發展的規畫;再加上一些教師在製作勞神費時,且花費甚大的教學媒體過程中,只有象徵性的鼓勵措施與經費補助,事後增加一點積分了事;如此沒有適度回饋的獎勵辦法,對今日工作繁重的教師而言,自然沒有相對的熱情;能製作出真正嘉惠學子的教學媒體,則無疑是緣木求魚。

    (1986)年四月廿八日,中國時報有一則新聞,其標題是:有問必答,鐵面無私;電腦老師輔助教學;四年後高職將優先啟用。其內容是:四年後,全高工、高商學生上課時,將會面對一位不點名,不生氣,而且絕對循循善誘,不厭其煩重複講解的「電腦老師」──教育部已決定自今年七月起,展開一項建立國內高工、高商「電腦課程軟體銀行」的四年計畫,「銀行」中將包括420個教材單元。

    據報導稱:利用電腦協助教師教學為資訊教育未來必然趨勢之一,它最大的優點在於可以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由「電腦老師」負起個別補救教學的責任。如何製作適當的電腦教材,則是整個電腦輔助教學的關鍵。教育部電子計算器中心主任餘政光表示:教育部為推動國內電腦輔助教學,已擬定「高工及高商計算機輔助教學推動四年計畫」,實施期限自去年七月起至1990年六月。投資經費共新台幣七千餘萬元,行政院國科會、教育廳及臺北市、高雄市教育局均將參與這項電腦輔助教學計畫。餘政光並指出:教育部與教育廳自前年起,輔助全省公私立高中、高工及高商共六百多所學校購置個人電腦設備,明年將購置完畢,而這項四年計畫的進行,則將使各項電腦教室,軟、硬體俱全,正式跨出電腦輔助教學的第一步。

    據聞:教育部決定進行的高工及高商計算機輔助教學推動四年計畫,是第一次正式嘗試將電腦教學的觀念與作法引進寶島。這項計畫的成敗,不但關係電腦輔助教學的發展前途,同時在提升教育品質,培育電腦師資各方面,都具有多重意義。而這項計畫所以首先選擇以高工及高商學生為第一批實施電腦輔助教學的對象,一方面可以避開高中生面臨的升學壓力,另一方面是因中、小學學生的教學與教育心理關係密切,尚不宜直接展開電腦教學。

    我們對於教育部這種洞悉世界教育潮流之發展趨勢,以果斷明快的作風,積極推動「高工及高商計算機輔助教學四年計畫」的明智之舉鼓掌叫好;但是,卻也因其為了規避普通高中生所面臨的升學壓力,就延遲實施電腦輔助教學,使萬千學子繼續忍受那單調乏味「蔣光超(講光抄)」的教學活動,以及千篇一律「貝多芬(背多分)」的測驗模式而深表遺憾。平心而論,教育工作千頭萬緒,教育問題──諸如,升學主義氾濫的問題,能力抑或常態編班的問題,教師工作繁重的問題,教育制度形式化的問題,小留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即使仲尼複生,亦難於短期內旋乾轉坤坐收宏效。然而,我們卻一心一意只想積極爭取儘快實施以視聽媒體與電腦輔助為主的教學方式,並迅速普及於全省各中小學校,俾使學生不再視升學為洪水,而誤認讀書為猛獸。我們所持的理由是:因為實施了以視聽媒體與電腦輔助為主之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學生才能真正快快樂樂地上學,平平安安地回家;這非但開闊了青年學子的視野,更培養了豁達大度的胸襟,由於電腦輔助教學其最大的優點在於可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此能力抑或常態編班的問題便自然消失了;教師可輕鬆地參與教學活動,不必再耗時費力地批改作業、試卷,留下寬裕的時間、精力,跟學生做多方面的溝通與意見交換;因材施教的結果,淘汰下來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直接抒解了升學壓力;面對一個民主開放的教育制度,為人父母全力擁護唯恐不及,那裏還忍心讓稚齡幼子流浪他鄉,漂泊異域!

孩子們無辜,讓我們大人想想辦法吧!    

/末學  幸哥(信鴿) 1987.06.01

》》》在黄土地上经营出满眼的碧绿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片无限的蔚蓝!

>>>>>编按: ! 我是新竹高中退休(2008)教师刘正幸现任陕西慧智达学习力疗愈全日制主任/讲师&FUN(Fantastic & Unique & Normal)学中心执行长/课程总监曾于2004荣获全国讲义Power教师奖今后打算应全国师范大学(院校)以及各省市教育厅局学校之邀前往跟教学伙伴们做实质有效的心得分享教法交流进而开设《互动教学与趣味经营》工作坊师训课程(全程3~5一共3每次2小时参加学员有互动教案半成品产出3~6个月后再提供授后服务回去当地检测互动教案半成品并协助开发校本课程细节可再议)宝岛的讲光抄背多分殷鉴不远其他华人地区诚不必重蹈覆辙把数千年的封建余毒再强加在开阔多元的下一代身上人生很短我准备在有生之年尽可能从 "华人认知" 的角度为两岸的精进教育做些事情让海峡两边的年轻人都不必再为升学(中考高考)所苦让老师们将自己的教室快速提升为高效课堂升学当然不是罪过只是必须要有更有效的办法加以因应这样人性(学生家长教师...)才不会因升学而过于扭曲在宝岛已经证明教师运用活泼深化的互动教学法学生照样可以考上好水平的大学进入符合理想的科系更重要的是我们老师维护了年轻人考入大学殿堂之后的学习胃口进而得以拓展出自觉学习的愤悱启发, ...因此自即日(05/27/2019)陕西慧智达学习力疗愈&FUN学中心拟推出 支持<2021兴成长计划&高中师资共享计划&乡育未来教师培训计划>的散文、论语、诗词、弟子规、PBL(项目式学习)一系列自编互动教案请众先进不吝批评指教企盼能让年轻朋友走进人本教育的悠游自觉使得老师同仁迈向多向互动的灵活高效敬请参阅、指教敝人平日在微博、博客、简书、豆瓣、QQ空间&微信朋友圈所分享的实作教学心得&自编互动教案并十分欢迎有兴趣的好朋友们在任何 "评论栏" 平台上交流、互动彼此沟通看法使得 "多元优化教学" 贴近生活、可大可久特别感谢! 更希望此举能将提升教学品质、深化学习成效带入师生(含家长)体验、操作、创新的阶段假以时日庶几得以让海峡两岸的应试教育营造出更宽广、丰渥的精进空间则学子幸甚!!! 家国幸甚!!! 让吾等拭目待之,可也! 大家一起努力吧! 让吾等缘起不灭企盼您的引荐感谢您!    

信鸽老师(幸哥alan551126)敬上 

陕西慧智达学习力恢复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工业园鱼跃路1号 

TEL:180-8920-7796 高老师

幸福服务专线138-9065-3250 (微信: alan551126幸哥)

欢迎指教优酷视频AVSEQ01刘正幸老师简介[互动教学与趣味经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zMDgxNDcwOA==.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