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从精华里吸收了什么营养, 海蓝之谜鎏金焕颜精华露 |点评

标签:
成分点评护肤 |
分类: 成分 |
【引子】
我几乎一年都裸脸,除非重要场合画个妆,其他的时间就只涂芦荟胶,但我每晚都会做个面膜,但是,莫叔,她们都说我这样子皮肤没营养,老的快,是这样吗?
1
皮肤营养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精华这个产品?
为什么100年前, 已经存活了几百万年的人类, 都没使用过精华, 而现在却要开始使用呢?
难道是因为现在科技的发展, 重新认识了人体, 难道是皮肤需要从护肤品里吸收营养吗?
来看一下这个宣传
皮肤作为最外层的器官,比起保命的大脑心脏,所获得的营养是少之又少的。
当肌肤营养匮乏,毛孔粗大、皱纹、干燥、色斑等肌肤问题就会找上门来。
这个说法对吗? 拿皮肤和大脑来做对比, 听上去是有道理的, 大脑显得很重要, 需要的营养应该也很多。
但是, 有这样一个现象
癌症病人做化疗时, 头发开始大量掉落, 以至于很多做化疗的人都要戴个帽子。
这是为什么?
如果你翻看一些医学书籍的话, 也能证实这一点, 皮肤每天都需要大量营养,来进行自身的新陈代谢, 你洗澡时从身体上搓下来的污垢,是皮肤代谢到外层的老废角质。
所以, 皮肤需要的营养来自血液供应,这是基本的生理常识。 那么, 如果出现营养匮乏时, 皮肤会出现问题吗?
这是当然的, 比如身体缺乏维生素C时, 会得坏血症, 皮肤上会有淤点、碰撞后会很容易发紫斑,牙龈容易出血等; 而如果身体缺乏维生素A时, 皮肤的生长分裂会出问题, 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症状。
准确的说,
所以,
那么,是不是精华能给皮肤带了什么额外的营养呢?, 来看看下面这个产品
2
精华
海蓝之谜
Ps: 以上成分来自
http://www.sfda.gov.cn/
这个成分表有没有震惊到你?
这个成分表很真实, 一共有77种成分添加, 注意, 77不代表只有77个化学成分(实际有100多个),
而是告诉你添加了77种。
注意数字标注的成分, 比如绿色表示的4、39、70。 这三个成分是差不多的,列举如下
藻提取物
水
甜扁桃籽粗粉
向日葵籽饼
芝麻籽粉
紫苜蓿籽粉
蓝桉叶油
生育酚琥珀酸酯
芝麻籽油
葡糖酸钙
葡糖酸钠
葡糖酸镁
葡糖酸铜
葡糖酸锌
烟酸
如果只看这些个成分, 你会以为是一种食物, 真的, 是可以吃的, 而且能提供各种养分, 有5种矿物质、有4个种子粉,有2种维生素、有芝麻油、、、
我相信, 吃下去对身体肯定是有益的, 但是, 涂到皮肤上,会有什么作用呢?
3
吸收
皮肤有吸收能力吗?
当然有, 你能明显感受到的, 有些护肤品涂到皮肤上后, 一会儿就没了, 然后, 大家都以为, 吸收不错,营养都进去了,
有没有想过这几个问题
1)皮肤为什么能吸收?
如果在汽车表面涂护肤品, 能吸收吗?
如果在头发上涂护肤呢?
而皮肤就吸收的相对要多一些了。 是不是明白了什么?
2)皮肤需要吸收吗?
皮肤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显然, 是需要从外界吸收一些东西的,
比如氧气, 这准确的说, 应该叫做呼吸了,
不叫吸收,
通过皮肤从外界吸收的氧气, 占我们身体所需的1/160。
除此之外,
无论科技怎么发达, 营养成分需要通过进食摄入身体,这是最基本的(不能进食的病人, 通过输液注射养分, 除外)。 而血液负责将各种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处, 包括皮肤所需。
4
精华的作用
来看一个用户的使用反馈
我觉得很好用啊,皮肤软软滑滑的,延展性好,改善皮肤粗糙,毛孔也有用
有没有觉得, 海蓝之谜的这些作用, 普通护肤品也有呢?
滑滑的也很简单, 很多化学成分都有这种特性, 醇啊、醚啊、 油啊, 都能做到。
而让皮肤软软的, 可以认为是2方面的作用
1)让皮肤充分吸收了一些保湿成分, 皮肤角质层含水增加了一些
2)添加了尿素成分。
看成分表里红色标示的第7项,尿素有软化角质层的作用
改善皮肤粗糙就更简单了,护肤品都有的基本作用, 也就是保湿了。
可以这么说,
精华的颜色是通过几种色粉调出来的, 其中添加了一个成分, 叫做金, 看成分表74, 对皮肤来说没有特殊功效, 只是调节颜色而已。
5
配方师的理想
我们逆向思维一下, 站在配方师的角度,
为什么要选择添加这些成分?
来看这个用户的困惑
有个小问题在微博看到的说
精华需要在掌心揉开按压在脸上吸收 这种说法对嘛? 还说手掌没有毛孔不会吸收精华
这是很多人纠结的一个问题, 精华会不会被手心吸收一部分,从而产生了浪费......
其实能理解, 毕竟精华的价格很高,这瓶海蓝之谜的精华, 30ml就要卖到5100元, 如果被掌心吸收了一些,自然是大大的浪费, 谁都不会在意你掌心皮肤是不是好。
我们已经知道了,再贵的精华, 也只能给皮肤提供保湿滋润的效果,无论皮肤吸收的多还是少,都是差不多的。不必花心思让皮肤吸收更多, 皮肤的主要功能是屏障, 不是吸收, 吸收越多, 让皮肤产生问题的概率也就增加了。
--- End ---
写于 20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