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句号》缩编——第十四章(3)仰恩师小荷初露尖尖角

(2021-05-27 20:32:48)
分类: 传记

  


   说明:

        我的《句 号》缩编  第十三章(3)和 第十四章(3)无缘无故丢失了。现在重发,不能排在原来的位置,对不起大家了。 




    《句 号》缩编

 

    第十四章3)

 

    仰恩师  小荷初露尖尖角

    出茅庐  误把学生当先生

 

为了不辜负何老的期望,也为了实现读研的梦想,我学习更加刻苦认真了。当时,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好几年,校园生活不再是“文革”时期那样单调、死板、沉闷。学校的运动场所、体育器械随时开放,露天电影场几乎每周都放一两晚电影。各个院、系、班级或同学们自发组织的歌会、舞会、游园、讲座以及学术研讨会、形势报告会等等,充满了整个课余时间。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足够让作舟不止的莘莘学子心旷神怡。即便是吕洞宾、韩湘子和铁拐李们路过珞珈山,也会流连忘返。

跳舞是改革初期最吸引人的校园业余活动之一。尽管没有流光溢彩的舞厅,没有令人陶醉的音响,更没有气势宏伟的乐队,但爱好跳舞的同学仍然劲头十足,兴致不减。把教室里的课桌挪到一边,围着一台磁带录音机,照样跳得满头大汗、如醉如痴。

我与歌舞无缘。在武大学习的两年时间里,我没有参加过一次歌会、舞会。每当同学们穿着盛装去参加舞会,我便趁着宿舍安静,打开床头灯看书学习,或撰写论文。洋洋万言的系列论文《论新闻真实性》就是利用别人跳舞的时间写出来的。

当然,我并非蔽聪塞明的书呆子。我喜欢广交朋友,喜欢和朋友说典故,谈历史,讲笑话,有时候也天南地北地闲聊胡扯。记得,当时正当大规模的“文凭热”像瘟疫一样在全国流行,各行各业的追文凭者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到处乱窜。武大也和各地的大专院校一样乘势而上,开办了形形色色的干修班、专修班、研修班,用以拯救追文凭的蚂蚁们。

这些干修班、专修班和研修班拓展了我的交友范围。除新闻干修班的同学外,作家研修班、图书发行专修班里还有我的不少朋友。像后来颇有名气的几位作家,“广电湘军”和“出版湘军”的领军人物等,都是我交往较多的朋友。

此外,我还喜欢读书、看报、听广播,也喜欢到各种各样的讲座或研讨会听人家演讲。晴好天气的傍晚,我除了经常陪何老在校园的树林里散步外,有时还会邀几个同学到东湖边游玩。碰上好电影,我会自带小凳子早早地坐在球场里等候。

记得,有一次放映达式常和潘虹主演的电影《人到中年》,我连看了两场。这部根据谌容同名小说改编的故事片,率先反省“文革”,反省当时沉闷的社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我们这一代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蹒跚的脚步、满身的伤痕、惨烈的归宿。当时的新闻系主任吴肇荣先生给我们讲中国文学史时,评价这部影片是“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的代表作。

不是吗,影片中的眼科医生陆文婷无私奉献、谦抑克己的形象,真实地再现了种种社会疾患给中年知识分子造成的艰难处境。但无论怎样的生活遭际,有责任心、事业心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责任,没有抛弃为国家、为人民献身的精神。

这部既是凄美悲剧,又是高昂赞歌的电影,也是一代共和国同龄人的缩影。共和国同龄人亲历了建国以来的全部风风雨雨,对各个历史时期正正反反的动荡曲折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但一代共和国同龄人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责任,没有抛弃为国家、为人民献身的精神。

1985年11月18日,是我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责任而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武大新闻系干修班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我在会上宣读完入党志愿书后,特意向党组织“交代”了自己在部队两次宣读入党志愿书,两次支部大会全票通过,两次都没有被批准入党的“历史问题”。话语中不乏牢骚语。

当时,与会的党员有的表示遗憾和同情,有的则不以为然。也有同志针对我“交代历史问题”时的“牢骚之语”,善意地批评我“说话直率,口无遮拦”,并提醒我“说话要注意场合”。

七嘴八舌之后,主持会议的支部书记老广要我就同志们的发言表个态。这时,我的两位入党介绍人和列席会议的班主任生怕我说话走火出格,特意引导我“虚心接受同志们批评和帮助”。

我没辜负老师和介绍人的苦心引导。压住了好多想说的心里话没说,单单连说了两遍“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和帮助”。

之后,整个会场半晌没有声音。也不知道这从“二汽”来的政工干部老广什么意思,他笑眯眯地看着我问:“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有,还有好多心里话呢!”我想,这是党支部大会,我要把心里话都讲给党听。于是,我接过老广的话头,慷慨陈词起来:刚才,有同志指出我“说话直率,口无遮拦”,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缺点错误。虽说“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和帮助”,但我不打算改正它。因为改了它就没有了我的个性,我就不是我了……”

我的几句“心里话”令在场的很多党员目瞪口呆,两个入党介绍人更是为我捏了一把汗。他们生怕我再说不打算改正缺点错误之类的话,马上抢过话头,反复解释说:“老肖是个有个性的人,他心直口快,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

“是啊,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这就是坚持‘三要三不要’(毛主席提出的“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个性,也是我们全党的个性。”没等介绍人说完,我又抢过了他的话头,而且滔滔不绝。

“所谓个性、观念、精神,乃至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是由复杂的生活经历决定的。我们这代人在短短的几十年里经历的如此多的历史变故、转折,都与我们的成长历程紧密相联,都熔铸在了我们的个性、观念、精神和灵魂中。传统、正统、单纯、单调的教育,给我们打下了与党、与祖国、与人民不可分离的思想基础。我们这一代人的“幸”与“不幸”都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生活遭际之中,这是我们无可逃脱的命运。因此,我没有必要去改变历史和时代给我熔铸个性。”

 一阵掌声之后,老广宣布举手表决。其间,他问大家:“发展对象要不要回避?”党员们七嘴八舌,都说可回避可不回避。

“那就当面表决吧。”

于是,我第三次被支部大会全票通过。

不过,我没有十多年前在部队两次被全票通过那样兴奋和激动。毕竟,我已经是奔“不惑”的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