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们的记录你做主——OM主题《蚂蚁王国》记录表的诞生记

(2018-11-14 16:00:08)
分类: 研究心得

你们的记录你做主

——OM主题《蚂蚁王国》记录表的诞生记

常州市天宁区天隆和记黄埔幼儿园  王金

【摘  要】为了把幼儿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所想形象地呈现出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关于蚂蚁的零碎知识经验系统化,逐步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最终形成科学概念,记录是无可替代的最佳选择。我园是OM特色园,引导如何引导幼儿记录探索过程,并仔细分析幼儿的记录结果,也让我们老师有了一个新的思考,何不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激发他们自我的创新意识,从而把活动引向深入。在这里没有对错,每个人的方式都是第一无二。

【关键字】创新、记录、尝试

OM主题《蚂蚁王国》顺应孩子们的兴趣就这样开展了,可是户外活动中,为了把幼儿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所想形象地呈现出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关于蚂蚁的零碎知识经验系统化,逐步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最终形成科学概念,记录是无可替代的最佳选择。老师为了让孩子能干近距离的观察蚂蚁,特意从网上购买了蚂蚁工坊。对幼儿来说,蚂蚁洞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它能激发孩子们的探索热情。孩子们当初的热情高涨到两天后的视若无睹让我们有些着急,于是我开始时不时的发出一些惊讶的声音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他们惊奇的发现原本像一堵墙一样的黄泥巴居然出现了接近挖通的隧道。蚂蚁工坊又一次博得了大家的关注。好景不长,看了两天孩子们渐渐离去,偶尔看过之后也觉得蚂蚁挖洞是件稀疏平常的事了。,于是,我们引导幼儿记录探索过程,并仔细分析幼儿的记录结果,从而把活动引向深入。

一、蚂蚊洞,你在哪?

我们先让幼儿分小组探索,并记录本组寻找蚂蚁洞的情况。第六组幼儿最先冲到大树下(平时孩子们游戏时经常看到树下有蚂蚁在爬),有的手拿小棒寻找,有的趴在地上耐心等待…很长时间过去了,他们没有找到蚂蚁洞。后来,他们把活动演变成了踩蚂蚁大赛,比谁踩的蚂蚁多……另一组幼儿变成了蚂蚁的“跟班”,蚂蚁爬到哪里,他们就跟到里,理由是蚂蚁总是要回家的,眼着蚂蚁准能找到它的家。可很长时间过去了,他们们也是一无所获…第三组幼儿告诉我说,他们找到蚂蚁洞了,并带我去看。我问“你们怎么知道这是蚂蚁洞?”为了证明这是蚂蚁洞,一个幼儿捉来只蚂蚁放在洞口,没想到,那只蚂蚁掉头就跑第二组幼儿请我帮助他们拿一些白糖、米饭、米粒、糖果来。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利用这些食物成功地找到了ー个蚂蚁洞。

分析:幼儿经过不断尝试,在盲目寻找失败之后,他们开展了讨论,发现只有找到蚂蚁才能找到蚂蚁洞。于是,他们将思考的角度转向“妈蚁喜欢什么食物”,逐一尝试并进行记录,既体验到了失败,也体验到了成功,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组的影响下,其他组也进行了同样的尝试。他们们从家里带来了更多的食物,如面包屑、饼干巧克力、果冻、橘子等。有的组探索了好几天都没有成功,但他们没有放弃,反而更加执著,一有空就趴在活动室前的空地上观察。一个星较期过去了,所有小组都找到了蚂蚁洞,他们还总结出了什么食物最能点吸引蚂蚁的经验。

分析:开始的时候,幼儿请我提供的食物种类比較少,他们虽然获得了成功,但并不满足。接着,他们准备了更多的食物,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他们通过不断尝试积累了经验,知道有些食物对蚂蚁最有吸引カ,如颗粒小的食物、甜味食物、香的食物、面食类食物;也知道了将食物放在蚂蚁平时经常出没的草丛、墙角等地方,能更快地吸引妈蚁,而放在空地上则比较浪费时间。第一组幼儿在放置食物后很久都没有看到蚂蚁的踪迹,几天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记录本上终于有了寻找的过程和结果。

二、哪里的蚂蚁洞最多

在找到蚂蚁洞后,幼儿互相比星较哪组找到的蚂蚁洞多。受幼儿的蚁启发,我找到了探索活动新的切入能点。我请幼儿找一找、比一比哪里的蚂蚁洞最多,并引导他们将每次发现的蚂蚁洞的方位画在本组记录纸上,一星期后进行统计。

分析:教师对幼儿探索记录的把握很重要,如果不能从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活动就会陷入僵局,活动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在这一活动中,幼儿由于有了找到蚂蚁洞的成功体验,所以他们对于下一个探究活动充满信心。从记录表中可以看出每组幼儿都发现了很多蚂蚁洞,他们通过持续的观察记录得出以下结论:墙角、草丛、大树下的妈蚁洞最多。第二组幼儿竟然在墙角发现了15个蚂蚁洞,很有成就感。
    三、蚂蚊的洞穴是怎样的
    找到蚂蚁洞后,幼儿都想知道蚂蚁的洞穴是怎样的,蚂蚁在洞里做些什。可是蚂蚁洞在水泥地的逢隙里、草丛里、墙角里洞内的情况根本没法看到,怎么办?我鼓励孩子们开动脑筋想办法,并用符号来表示,然后逐一验证,可行的打”,行不通的打“×”。

经过尝试,孩子们发现这些方法都不行。例如,放大镜根本没法看到洞内的情况,木棒只能探测蚂蚁洞穴入口的深度,铲子会破坏蚁穴,导致洞口倒塌…孩子们有点沮丧。为了保持孩子们的信心,我鼓励他们们将想象中的蚂蚁洞穴或蚂蚁工作情况画下来。有的儿画的蚁穴有点像蚯蚓洞(该幼儿曾阅读过绘本《蚯蚓的日记》),他想象中的蚁穴是四通八达的,每只蚂蚁都在忙碌地工作着:有的在喂小宝宝,有的在照顾蚁后,有的在不停地搬运粮食。有的幼儿认为蚁穴应该和迷宫差不多,一层一层绕起来,蚂蚁会将粮食藏在“迷宫”最里面,这样粮食就不会被偷走了。还有的幼儿认为蚁穴像楼房一样是一层层的,蚂蚁按照不同的等级住在不同的楼层里,如蚂蚁宝宝住在最下面,蚁后住在最上面。通过大胆想象,幼儿拥有了自己的“蚂蚁王国”。
    接着,我要求幼儿和父母到网上或书籍中去査找、收集有关蚂蚁洞穴的资料。一星期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幼儿终于看到了蚂蚁洞穴的图片资料,孩子们兴奋不已,有的还很自豪:“你们看,我画的蚂蚁洞和真的差不多呢!呢!

分析: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幼儿不管怎么做都不可能看到蚂蚁洞河穴里的情况,但我还是鼓励孩子们去尝试,去操作和记录,发挥主观能动性。接着,我又请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他们头脑中的蚂蚁洞,展现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蚂蚁王国”。虽然这个“蚂蚁王国”和真实的妈蚁世界有差距,但幼儿是用他们的心来记录的这对幼儿来说就是最大的收获。
    四、思考
    孩子们的记录是原始状态的,其中也有很多在教师看来是错误的想法,但它们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真实想法和思维过程。如果一开始教师就否定他们的提议,那么所有的记录、尝试、探索都不会发生,孩子们也就会失去一个很好的主动学习的机会,更别别谈培养刨根问底、深人探究的学习态度了。或许教师可以直接将答案告诉幼儿,但这只会让幼儿形成“等着老师教给我”的被动心奈,久而久之,孩子们将无法相自己能行、可以做得很好”的事实。教师只有走入他们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才能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