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墙与儿童海报——读《儿童视野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胡雪琼
(2021-06-25 11:00:48)
王海英教授在《儿童视野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一书中提出了“儿童海报”的这一个观念,明晰了幼儿主题海报创设就是“围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题墙是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载体,是主题得以顺利开展的媒介;是儿童自己对主题活动过程的记录与反思,它承载着我们的教育意图,并能引发幼儿获得经验上的提升、能力水平上的提高。我们应以幼儿发展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成为主题墙饰的主人。尽力创设富于变化、利于互动、便于交往、乐于体验的环境,孩子不是现成环境的享用者。在我们的探索过程中,应该理解儿童本位的环境主题创设。老师也能根据孩子们出现的不同情况,调整,反思,完善,让自己的课更丰满,这也是一种教学相长。
主题墙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课程与班级环境创设的有机融合。从某种程度上讲,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直接影响主题背景下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主题墙不是给老师看的,是孩子们自己的,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呈现孩子自己探索的过程。但是在幼儿园里,主题墙的创设依然存在着许多误区与问题。
一、主题墙创设存在的问题
1.重审美,轻教育
2.重教师,轻幼儿
3.偏静态,少动态
4.重形式,轻参与
二、有价值的幼儿园主题墙。
1、丰富性。
主题墙作为幼儿开展活动的足迹呈现平台,呈现的主题应该具有课程连续性。教师在创设时要有全盘考虑的眼光,可以有三个主题安排,一个是刚刚过去的,但孩子还有延伸或思考的活动,一个是正在进行的主题,另一个是将要进行的主题。在每一个主题中,教师要有选择的选取内容进行布置,主题要有脉络,有标题,人一看就非常清楚和明了。
2、艺术性。
主题墙作为班级的一种“活动”墙面装饰,要赋予创意的设计、智慧的装扮,而不仅仅只是散落的将幼儿的作品、教学挂图进行张贴,就算完成了主题墙的布置,这样的教育价值是微小、显而易见的。教师怎样做到创意的设计,其中离不开对整个主题位置的思考:采用何种图案、怎样摆放等,让活动的意义真正体现。有时教师的一点小装饰、小说明,一个小标记,就能让整个主题焕发光彩,达到视觉和教育的“双赢”。
3.互动性。
主题墙作为班级的一部分,随时和幼儿在进行着“沟通”与“交流”。主题墙上呈现的材料应该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完成的,那就让孩子也参与到创设中来。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关注主题墙,而不仅仅是“摆设”,也可以让幼儿的智慧和教师共享,教师还可以减轻一定的工作负担,两全其美。
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且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也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在主题墙活动创设中,我们根据预设课程模式,将主题墙饰的创设紧密地与班级的主题教学活动的运行方向相结合。将幼儿关于主题探究的阶段性成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和家长提供的相关的内容支持等内容构成主题墙饰的主体。让孩子在这种交互过程中得到满足,丰富对有关主题内涵的理解,并激发对主题的深入探究的兴趣。如:在大班“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中,教学活动“名字的故事”,其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名字,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我们先让孩子回家与家长一起制作了一张卡片,卡片上写上孩子的名字及名字的意义,;“姓名画”然后带回来贴在主题墙上。同时,在每日的点名,也设计了大的姓名牌,每天请小朋友给大家点名;语言区也会有小朋友的姓名牌和对应的照片。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期盼,并在自由活动中争先恐后地去认识自己及自己的名字,向别人介绍自己和自己名字的意义,同时辨认同伴、同伴的名字。再如,在大班孩子即将毕业的时候,孩子们对于幼儿园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的留恋,老师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一个“离园倒计时牌”的主题墙饰,和孩子们一起商量版面颜色的选择、内容的布局、墙饰的装饰等等,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不断丰富墙饰的内容,让孩子画下自己在幼儿园里的最爱,记录对老师的不舍,做自己的名片,画上电话号码,留下与好朋友的合影。“参观小学”,幼儿园会统一参观小学,每个孩子毕业会去不同的小学,周末让孩子去参观了解自己即将要去读的小学,把它画出来,跟同伴介绍;在墙饰不断得到充实的同时,孩子们对幼儿园的爱、对老师、朋友的爱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
三、让主题墙成为一个联动的整体。
1.班级是幼儿园课程实践中一个最基本的工作单位,它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也可以纵横结合成一个整体。“主题墙”不但是幼儿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更是全园幼儿互相学习、相互促进、整体联动的理想场所。各个班级在准备“主题墙”时,提倡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研讨,平行班的老师彼此交换意见,有的主题可以各班独立创设“主题墙”。在创设“主题墙”时不要求一次性上墙,同一年级组的幼儿可以相互观摩、欣赏、评价,不同年级组的幼儿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看看其它年级组的“主题墙”。“会说话的墙壁”,那就让我们正视缺失,改正不足,让“墙壁”说话、让“墙壁”“好好”说话,让主题墙真正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
2.教师善于捕捉儿童的兴趣和关注点,从中提炼课程的主题。
新年时“红彤彤的中国年”引导孩子再一次沉浸到过年的氛围之中,随后的活动丰富多彩,都紧紧围绕传统文化展开:有孩子们在元宵节的花灯,简单易猜谜语贴在主题墙上,这样,孩子们一有时间就会互相说说、猜猜;今年是牛年,孩子们又对十二生肖是哪些动物产生了疑问,他们要求我把十二生肖的图片也贴在墙上,这面墙饰就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来看的地方,孩子们你问我,“你属什么?”“老师,我的爸爸属牛,你属什么呢?过年时孩子们印象最深的就属拿压岁钱了,我启发孩子们思考红包里的祝福,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对亲人、同伴的祝福,这就是墙饰“祝福树”的由来。到这里,“红彤彤的中国年”主题墙饰全部展览出来了,幼儿置身于热烈喜庆的节日气氛中,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幼儿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建构着,墙饰与课程之间也互动起来。
四、主题墙与教学之间的互动。
五、主题墙饰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1.让幼儿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
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主题环境创设。教师由原来的动手者转变为观察者,倾听者和支持者。首先,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环境的积极性,多倾听孩子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2.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主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