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葛亮独掌大权,事必躬亲的背后是那么无奈...心疼我孔明

(2019-02-04 23:53:40)
标签:

诸葛亮独掌大权

有说不出的无奈

街亭的失守

诸葛亮独掌大权,事必躬亲的背后是那么无奈...心疼我孔明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谋略家,其中最为痛心的就是诸葛亮北伐大业未成,病死五丈原,时年53年,正是英雄暮年,壮志凌云之时。诸葛亮这一辈子,没有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也不规律,行军的时候总是坐于轮车,缺乏必要的运动。加之晚年工作量太大,太过操劳,遇事必亲力亲为,活活把自己累死在军中,让人心疼。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事必躬亲、 独掌大权呢?背后故事太辛酸,有说不出的无奈。

其实诸葛亮开始也不是遇事都亲力亲为,还是给别人留下很多施展才能,为国建功的机会的,比如智退五路大军,第一次北伐时。但是,诸葛亮对属下的信任,却导致了惨痛的代价。诸葛亮在马谡的一再请求下,大胆的任用了这个自己最为栽培的得意门生去防守蜀军最重要的防线——街亭,结果纸上谈兵、好大气功的马谡在街亭大败。街亭的失守,导致北伐大军失去两万多人不说,还葬送了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前景。如果不是诸葛亮摆下空城计,可能已经殉国了。

这件事对于诸葛亮可谓是痛心疾首,连自己最看好的得意门生尚且这样,整个军中除了赵云这样的老将,还有何人能让自己放心,还有何人可担负大任?

经过这次事件后,诸葛亮更加的小心谨慎,他再也输不起了,弱小的蜀国再也损失不起了。蜀国本就地小民稀,诸葛亮掌权时期的蜀军总计不过十五万有余,还要分出一部分士兵用于边境防守,能北伐的军队不超过10万人。当年刘备夷陵大败后,已经损失了几乎全部的兵力,这十多万军队是诸葛亮辛辛苦苦攒下的。所以,诸葛亮再也不愿意冒险,稍有不慎弱小的蜀国就危在旦夕,只能凡事亲力亲为,确保无虞。

在当时的情况下,蜀国人才稀缺,他最为看好的马氏兄弟,马良和马岱,一个在夷陵之战中殉国,一个因为丢失街亭被他处斩。军中几乎无人可用,所以连姜维这样的降将都被他大用,无奈,没人可担大任。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只能事必躬亲,鞠躬尽瘁,军中大小事务都由他他处理。大到军事进攻计划,小到军中的所有事项,甚至包括粮草囤积,使用,都是他一人负责。这样做,一是因为自己最为了解蜀军状况,利于掌控全局,指挥作战。二是避免出现任何差错,保证军队北伐顺利进行。

诸葛亮一生尽心尽力的扶持着岌岌可危的蜀国政权,几次率领着魏国三分之一的兵力行军千里北伐,在不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艰难的坚持着、奋斗着。他有一个信仰,那就是打败魏国,统一全国,把四百年的汉室江山延续下去。他努力着、挣扎着,但是无奈蜀国太过于弱小,无将可用,无兵可战,无路可走,最终因为操劳过度,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他虽然没有完成他的理想,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