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华隐藏在背后的灭吴功臣支撑西晋的最后一位王佐之才

(2018-06-07 08:03:39)
标签:

灭吴功臣

张良的十六世孙

王佐之才

张华 隐藏在背后的灭吴功臣 支撑西晋的最后一位王佐之才



如果单说张华的话,可能知道的人没有几个。若是在三国末期又或者是西晋初期的话,张华的名声可谓是天下皆知。

张华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的父亲张平,曾任渔阳郡太守。不过到张华的时候他的家境已经很是贫寒。靠着当羊倌养活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与张华同郡的卢钦(卢植的孙子,曹魏司空卢毓的儿子)见到张华后非常器重他。张华的同乡人刘放(曹魏名臣)也对张华的才能感到奇异,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张华隐藏在背后的灭吴功臣支撑西晋的最后一位王佐之才

张华的学识渊博,辞藻和顺而华丽,他聪敏而多才,图卦谶纬方技之类的书没有不详细阅览过的。少年时即注意修养身心,言行谨慎,举止一定要合乎礼度。见义勇为,周济危难。器量宽阔,胆识弘大。总之,一切的好话往他身上扔都行。而且张华也经得住夸。虽然如此的厉害,但是年青的张华并不为人熟知。于是他以对鸟禽的褒贬,抒发自己的政治观点创作了《鹪鹩赋》。名士阮籍在看到这篇赋后,感叹道:“这个人是张良的十六世孙啊!”张华的声名从此开始显著。

张华隐藏在背后的灭吴功臣支撑西晋的最后一位王佐之才

在举荐制的时代,有名望也就差不多有官当。张华先背渔阳太守鲜于嗣推荐任太常博士,后又被卢钦推荐给司马昭。搭上了司马家大船的张华,因为确实胸有乾坤,以后的路可谓官运亨通。晋武帝对张华很是看好,时人把张华比作是春秋时郑国的良相子产。数年后,张华被拜为中书令,后来又加官散骑常侍。

当初,武帝与羊祜秘密谋划伐吴,群臣大多不赞同,只有张华赞成这一计划。咸宁五年(279年),西晋大举伐吴,武帝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负责策划及运输粮草,又与武帝一起制定作战计划。”当时西晋很多官员都不看好伐吴,只有张华坚持己见,认为伐吴必胜。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武帝下诏晋封张华爵为广武县侯,增加食邑一万户,封他的一个儿子为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还赐绢一万匹。

http://t12.baidu.com/it/u=1339462355,3425567747&fm=173&s=D66005E31E520CD60C98B1A903003003&w=500&h=330&img.JPEG

张华的名望在当时也就越来越高,人呢也就越来越厉害。直到最后都有些功高震主的感觉了。当时的武帝诏书诰文,都是张华起草的,他的声望名誉更加显赫,有任宰相(三公)的威望。而荀勖认为自己出身大族,凭着武帝对他的宠信,憎恨张华,常想伺机将张华调到外镇任职。适逢武帝问张华:“国家大事以后可以寄托给谁?”张华回答说:“才德兼备而又与陛下是至亲的,不如齐王司马攸。”此话与武帝的本意不符,荀勖离间张华的阴谋得逞,外调他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又兼任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张华在任内招抚接纳新归附的人,各族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马韩、新弥等依山傍海,远离幽州、历代都不曾归附的二十多个国家,都遣使朝贡。当时幽州遥远的少数民族臣服,边疆安宁,粮食连年丰收,兵马强壮。不久,武帝征召张华为太常,因为太庙屋梁折被免官。从此,张华在武帝在位期间,一直以列侯的身份朝见。

后来晋惠帝上位,贾南风祸乱朝纲。当时贾南风将要废黜杨太后(武悼皇后杨芷),群臣都害怕贾南风,只有张华敢说两句公道话。可惜没啥用。同年,楚王司马玮受密诏杀害太宰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瓘等人,当时内外兵乱繁起,朝臣都感到恐惧,手足无所措。张华告诉惠帝说:“司马玮矫诏擅自杀害二公,将士仓促行事,认为是国家旨意,所以才听司马玮的。现在陛下可以派特使持幡让外军解除戒严,事件就可平息。”惠帝采纳了张华的意见,司马玮果然兵败。等到司马玮被杀后,张华因首先献谋有功,被拜为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佩戴金印紫绶。张华辞去开府仪同三司之职。

张华隐藏在背后的灭吴功臣支撑西晋的最后一位王佐之才

贾谧与贾后共同商量,认为张华出身庶族,儒雅有谋略,往上没有威逼君主的疑虑,往下又是众望所归,打算依靠他总摄朝政,大事咨询于他。但还是犹豫未决,于是询问裴頠的意见,裴頠平时很尊重张华,非常赞成此事。张华于是受到重用,他尽忠国事,辅佐朝政,弥补缺漏,尽管在惠帝昏弱贾后残暴肆虐的时候,但天下仍然安定,这都是张华的功劳。张华怕贾后亲族势力强盛酿成灾祸,于是创作了《女史箴》来讽劝。贾皇后尽管性格凶暴嫉妒,但还是敬重张华。几年后,朝廷追论张华前后的功勋,晋封他的爵位为壮武郡公。张华推让十几次,惠帝下诏敦促开导,张华这才接受。元康六年(296年),张华接替已去世的下邳王司马晃为司空,兼管修史之事。而贾南风在废除太子司马遹的时候,又是只有张华出来说的公道话,不过依然没什么用。

最后的时候,赵王司马伦乱政。因为张华和司马伦的关系不咋地。最后司马伦上位。张华在前殿马道南处被杀,又夷灭其三族,终年六十九岁。张华的死使得朝野震动。太安二年(303年),惠帝下诏为张华平反,恢复张华侍中、中书监、司空、壮武郡公、广武侯县的官爵以被没收的财产、印绶、符策,派使者专门吊祭。

张华除了在政治上的建树以外。在劝勉荐拔人才上也从不厌倦。即使他们身份穷贱,从事杂役之类的工作,但只要有一技之长、些许之善,张华便赞叹称道他,使他们的声誉得以传播。比较有名的例如《三国志》的编纂者陈寿,东吴陆逊的后代陆机兄弟。

在文化上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虽然张华被夷三族,但是他还是有一个儿子逃脱了出去,后来开枝散叶。在五胡十六国以及南北朝的时候都有着很高的位置。而唐朝很有名望的张九龄就是张华的第十四世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