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为何非要对旷世奇才蔡邕痛下杀手,原因不简单

标签:
王允政治目光的短浅把自己送向鬼门关 |
王允为何非要对旷世奇才蔡邕痛下杀手,原因不简单
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蔡邕是三国时期少有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连其女蔡文姬在这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旷世奇才,没有死在乱臣贼子手中,反而死在了同样忠于汉室的王允手中。蔡邕之死,实在可惜。
那么王允因何要对当时威望很高的蔡邕痛下杀手呢?演义中说的是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做了不恰当的举动,竟然趴在董卓尸体上大哭,王允认为蔡邕是董卓余党,所以要杀他。而后汉书的记载是,董卓被杀当天,蔡邕正好和王允在一起,蔡邕一听董卓被杀了,很意外,叹息了一声,然后就招致杀身之祸。
小编认为后汉书的更加靠谱些,首先董卓当时是靠威胁恐吓蔡邕,蔡邕才去董卓那的,所以董卓死了还不至于像死了亲爹那样,趴在尸体上哭。其次,蔡邕怎么也算是名人,董卓是当时的国贼,就算再不懂政治,也不会做出这么大的动作找刺激,从后来王允要杀他,他情愿当个残疾人,也不想死,就能看出这完全是文人惺惺作态的老毛病犯了。
那么王允为何不顾百官劝阻,执意要杀蔡邕呢,就因为董卓死了,蔡邕叹息了一声?答案没那么简单。
一、性格原因。王允是个什么样的人,性情暴躁,又小肚鸡肠,有仇必报的这么一个人。杀掉董卓的王允自然成了拯救汉朝的最大功臣,自然不把手下的人放在眼里。所以,给蔡邕求情的人越多,王允就会觉得你蔡邕本事大还是我王允本事大?凭什么这么多人给你求情。既然这么多人给你求情,我就越让他们看看我王允有没有能耐杀你。其实,杀了蔡邕以后,天下群情激愤,王允一下失去民心,才追悔莫及。
二、杀鸡给猴看。想想董卓除掉了,但是董卓的余党并没有杀净。王允想借着杀蔡邕,让董卓的余党看看,谁以后再敢造次,就是这样的下场,所以,就算以前追随过董卓的人,要么赶紧跑的远远的,要么装作从来不认识董卓。实际上也就是巩固自己在诛杀董卓之后的政治地位。
三、政治上没有远见。王允只知道清除董卓余党,害怕董卓势力死灰复燃。结果做的太绝,杀了蔡邕不够,还要对李傕、郭汜等人赶尽杀绝。结果这帮亡命徒被逼的走投无路,又杀了回来,结果王允无力抵抗,丢了命。就王允对待李傕、郭汜等人的态度上,小编觉得他的暴力和残忍一点不比董卓差。王允正是政治目光的短浅,才把自己送向鬼门关。
四、文人相轻。这算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从古到今,很多出类拔萃的文人,基本上都遭受过同类的妒恨。这类同类相斥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王安石对付苏东坡,曹操对付祢衡,等等。我们都知道蔡邕在当时文坛的地位,王允也是个读书人,资格也比较老。读书人心目中,蔡邕的地位不可动摇。董卓大权独揽后,也是招揽蔡邕,想赢得民心。自己哪哪都比不上蔡邕。尤其在太尉马日磾跑去为蔡邕求情时候王允说,“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史记》和司马迁都被他说成反动的了。足以见得王允纯粹是嫉妒蔡邕,才故意找茬,诋毁蔡邕,其实早想除之而后快。
可笑的是。王允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杀蔡邕两个月多后,自己也命丧黄泉。